艺术概论课上老师给放《大明宫》。今天李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惜只播到了他被贺知章推荐入翰林院,然后就下课了……凭借着自己对李白的点滴了解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想象。

我想,就算是在极具包容性,昂扬向上的唐朝盛世,李白这样的人应该也很不被人喜欢吧。在后人眼中,李白与唐朝盛世相伴而生,他是最伟大的诗仙。李白狂妄,理想主义,满腔热血,爽朗大方,连他的死亡猜测也被描述的极其富有浪漫色彩。

可是,当这些词汇放在普通人,身边人的身上时,我们脑子里会立马塑造出一个形象,这是我们所欣赏的,或者这是我们所反感的。可是这些词用在李白身上却早已摆脱了任何主客观色彩,仿佛这些有生命力的词汇随着他的肉体一同沉入了江中,成为了镇江之宝,极其神圣,不容人们去揣度评价。

他的成就他的诗歌他人生的全部让我们不自知的忽略掉他人生经历的点点情感动态他人生的细微局部。试想一下,那样的一个狂人,那样不拘小节的人,虽然才华盖世,但是在他生活的那段时代他并非是主流人物,他是怀才不遇的。如今那么高的评价是后人给予的,是后来才被封神的。所以,从根本上说,他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作为普通人的他,如此狂妄的他,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他身边的人眼中的他会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他又怎么看待这些人?是否会经常与别人发生口角?是否别人觉得时常语出惊人的他像个怪人一样?是否他的自负在很多时候真实透露出来的其实是他是一个痛苦脆弱且固执的人……后人说李白是躁郁症患者,不知道李白还在的话听了这句话会不会对说这话的人吐口水,然后写出长篇诗句“赠予”后人,后人欣喜若狂连被骂都不自知。

传说中李白的死法有好几种,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追逐月亮的那一个。多么浪漫啊,我没有办法想象出李白落入江中的狼狈模样,我脑中的画面是梵高的星月夜。一个诗人,摘走了月亮的灵魂,代价却是以自己的灵魂去交换。他的灵魂挂在了天上,肉体瞬间失去了光彩,像天空中的一滴雨水,垂直落入了江中,成为了江水的一部分。

后人说李白在落入江中前是喝了酒的,喝了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无意识的。那李白清醒的话呢?他会这样做吗?会迫切的拥抱死亡吗?我想,死亡这种念头一定不是那醉酒的瞬间才有的,死亡在李白的眼中或许就像王朝中帝王眼中的美人一样。是危险品,但却让人魂牵梦萦,想要去触碰它,拥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