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言:许多年来,和家人一起看千寻,自己看千寻,跟小朋友一起看千寻,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被那奇幻世界深深吸引的。到底这部日本动画片被施了什么魔力,能让如此多的观众群对之眷恋(甚至征服了当年的奥斯卡、柏林电影节组委会),这可不单单是一个创意的问题。它身后一定藏着一些其他动画片无法企及的东西…

在上映18年后,这部曾经风靡全球的动画片首次来到了中国影院,重看《千与千寻》,我想这是寻找日本动画片神秘之处的最好时机了!

一、源于开端结尾的背景交代

《千与千寻》的故事背景不用推敲,不用解读,更不用上网查资料,电影通过人物的对话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

▼ 首先是开端在汽车里的谈话:

...

- 妈妈:果然是乡下啊,买个东西都要到旁边的镇

- 爸爸:就当他是大城市将就着住了

这个不经意的对话交代了千寻父母的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由此说明千寻的父母是上班族,家庭经济状况还算不错,但家道中落开始走下坡路了,于是家由大城市搬到小镇;

另外,我们能看得出:千寻是个养尊处优,任性的,没吃过什么苦的小公主;

...

▼ 接下来,经过那个老建筑长廊后,我们进一步听到父亲解释:

...

...

- 爸爸:果然没错,这里是以前主题公园的残骸,90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在筹备开发,后来金融泡沫破裂了,大家都破产了。

注意一家三口走进长廊的整个过程,千寻始终在打退堂鼓。

...

...

这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对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善动的女孩儿。这与后来千寻误入那个残酷而诡异世界的转变形成了很强的呼应。

▼ 再来看电影末端白龙驮着千寻飞回家时的身世交代:

...

- 千寻:虽然我不记得了,但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曾掉进过河里,那个河被填埋了起来,现在变成了公寓……那条河叫“琥珀川”

- 白龙:千寻,谢谢你,我真正的名字叫赈早见·琥珀主……我想起千寻掉到我身体里的事情,是想要去捡鞋子对不对

- 千寻:是琥珀把我送到浅滩上的呢。

这段对话交代了千寻生活的地方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并与现在的恶劣环境形成了对比,同时,充满了强烈的回忆感。

...

...

我们把这些背景交代和潜在的关键字提炼出来——金融泡沫、破产、搬家、琥珀川、回忆、环境、消失、工业、公寓、拯救……

至此,我想电影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应该已经很明显了!

我认为开头结尾的这两部分是整部动画片背后思想的核心,也是故事的躯干。

带着这个核心与躯干再来看故事的主体内容,你会发现电影那些吸引人的神秘感与创意脉络是如此清晰,没有一个创意是凭空而来,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与现实意义。

...

明白了这些背景,你会发现那种对日本童话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缘何而来。显然,它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无需过多解释,跟着千寻进入那个奇幻、诡异而又有些残酷的梦吧。

二、带着时代背景品动画片的创意

1、情节

▼ 爸爸妈妈因为急于吃变成了猪,而猪养肥了就要被人宰!

...

...

▼ 在那个残酷的世界里,要么有工作,要么就被女巫汤婆婆变成动物或煤球

...

...

▼ 另一个世界的生命分辨不出人与非人,但却能闻到人的臭味

...

...

▼ 河川主人身上被扎了个刺,变成了腐烂神,刺被拔出后,带出的竟是一串破铜烂铁的垃圾。

...

...

...

▼ 另一个世界仍然是金钱至上

...

...

...

注意:我们在看这些情节创意,享受奇幻之时,别忘了它们的现实评判性。

2、角色

▼ 长着又长又多胳膊锅的炉房老爷爷

...

▼ 因偷人东西而受到诅咒的白龙

...

...

▼ 泼辣的小玲

...

▼ 那个被汤婆婆宠坏了的巨婴

...

▼ 贪图无脸男的金子而被吃掉的青蛙

...

...

3、色调

▼ 夜晚的灯火通明与白天的混混欲睡后的宁静

...

...

...

...

4、建筑、道具

▼ 通天梯

...

▼ 小黑虫子们的小星星饲料

...

...

▼ 药浴牌子与淋浴器

...

...

▼ 一条腿的路灯

...

以上所有这些道具与人物的设计彰显了日本漫画家与动画导演的创作能力,让人钦佩!

三、《千与千寻》无处不在的隐藏教育

除了成年人,《千与千寻》当然也适合孩子们去看,难得的是,日本动画片很少有义正言辞的说教,却又处处藏着对孩子寓言式的启发,这种启发甚至带着阴暗和残酷,但那至少比没有或生硬的灌输强得多,毕竟每个人都得长大,都得面对现实。

我们来看这部动画片是怎样将“教育”融入故事的——

▼ 被帮助后记得道谢

...

▼ 进门前记得先敲门

...

▼ 请求别人不能急于求成,口无遮拦(小心被封嘴)

...

▼ 即便是进入敌方,见面也要先礼后道

...

在千寻独自做完第一天工后,与白龙来到河边,吃着白龙拿给她的饭团,她委屈地哭了起来…

...

...

那一刻,你能体会到一个人初次面对社会残酷的那种痛。而电影也至此完成了对孩子们的第一堂现实教育课。

四、日本现代动画片的“融合性”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如当时的《五日谈》),一直盛行着“黑暗童话”,这种黑暗(或者说黑色)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的王尔德时期,而这些黑色童话又始终影响着后来西方的动画创作。

...

▲ 充满奇幻与黑暗色彩的意大利童话书《五日谈》

不知怎么的,你总能从日本动画片里看到“黑色”的影子,然而这种影子又被一些荒诞、神经质、漫画般的元素进行了综合与稀释,混杂着日本的服饰与建筑,于是便产生了现在的日本动画风格,这种风格甚至辐射到了日本的真人电影和音乐。

...

...

来看《千与千寻》里的设置,从钢筋混凝土到中世纪的木制房子;从神话里的众神到工业时代的烟囱自行车;从原生配乐里的日本民族打击乐到电钢琴,无处不透露着这种“融合”的色彩。

...

而这种融合,或者说是“鲸吸百川”的纳入非但没有稀释日本的民族性,反倒拯救了它。让它能够区别于那些动画片大国的作品(如美国动画片、捷克动画片)而独树一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五、当爱被低俗影视蹂躏时,《千与千寻》救了它

回到《千与千寻》动画片上来,它能够做到适合全世界人的口味,自然跟它“爱”的主题分不开。然而,越是这种大的主题越容易流于俗套,越容易被演的又空又烂。如何能将这种“爱”处理得当,不影响电影的个性与风格,这对所有创作者都是道难题。

《千与千寻》在爱的主题上处理的很机智,导演用到两个手段:一个是模糊,一个是捆绑。

「模糊」:体现在小白(白龙)的性别上(你无法为其定性为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同时也体现在千寻与小白的情感关系上(爱情、亲情、友情都不是);

「捆绑」:指的是小白的另一个身份,它是曾经的“琥珀川”,它救了千寻一命,而千寻终于想起了恩人的名字。换句话说,千寻与白龙之间的“爱”既是千寻与曾经的湖泊江的爱。

...

这种爱当然是包容了所有亲情、爱情、友情并凌驾其之上的。

于是,当千寻为救白龙而冒着生命危险去向远方,锅炉爷爷说出“这是爱,是爱”时,你感受到的便真的是那爱的力量。

...

末了,那些恐怖的面孔也好,贪婪邪恶趋炎附势的面孔也罢,都转化成了对千寻的恭送,都成了千寻的朋友,这是日本动画片传递正能量的方式——它从不否认现实的残酷与人类的孤独,却又让你在现实中获得“爱”。

...

...

好啦,说这么多,不如带上父母,带上孩子,带上朋友、爱人……去电影院跟着千寻做那场奇妙而诡异的梦吧。

更多文章关注【星期五文艺】的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