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把《点球成金》当作一部励志剧来看,形式上也确实如此:一只鱼腩球队,在球队总经理比利和耶鲁毕业生彼得的带领下,异乎寻常地实现了逆袭。

影片最高光、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打破全联盟记录,取得20连胜时,最后一棒的全垒打拯救了整个球队,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但这些,在剪刀君看来都是皮毛,影片最关键的是颠覆,是打破一个旧体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体系。


...

从Moneyball到Databall

奥克兰运动家队总经理比利没有遇到耶鲁毕业生彼得之前,整个美国棒球联盟的主导运行规则就是Moneyball,把最好的球员买到麾下,就能提高取胜的概率,于是棒球成了一项用金钱主导胜负的运动。

好的球员被有钱的球队,如纽约洋基队、波士顿红袜队等豪门买去。

奥克兰运动家队在联盟中是数一数二的穷队,比如在一场比赛中,奥克兰派出的投球手,年薪23万美元,而洋基队的击球手,年薪是1700万美元。一个人的薪水比奥克兰整支球队都高。

这么明显的差距,客观上令穷队无法逾越。这个时候,耶鲁高材生彼得的出现了,他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棒球运动,从而带来巨大冲击。

根据测算,总年薪700万美元薪水最低的球队,赢球场次平均为50场。只要花700万,就能保证50场胜利,在此基础上,每多赢一场球,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一场胜利的边际成本。奥克兰运动家队赢一场球的边际成本大概50万美元,而其他与奥克兰队差不多的球队的边际成本高达300万美元,是奥克兰的6倍。

用经济学和数学的精准计算,让奥克兰队找到了一个赢球的新途径,不去管运动场上的偶然性,只关注对成本支出及收益的计算:用最少的钱,买到优秀的、能带来胜利的球员。


...

用其长,摒其短

在选择球员方面,通过数据分析,比利和彼得发现,棒球选拔的评判体系相当草率,有的运动员在考核中发挥失常,有的则仅仅因为长的比够帅,而被淘汰。还有的仅仅因为 投球的动作另辟蹊径,不是常规的投球动作而被拒之门外。

彼得通过对比赛数据的分析整理,选取了一些与顶级球员打出好球概率相差无几,身价却有巨大反差,相对很便宜的球员。他们用手中有限的钱,网络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物美价廉的球员。

奥克兰球队教练最初非常抵触这一方法,对比例和彼得用数据来决定谁是击球手及出场次序,谁是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外野手的做法很是不屑,还是按照自己的套路来运筹比赛,但比赛结果很是差劲,赛季开场是7负零胜。

被逼无奈,比利卖掉了教练最喜欢的三名实力不俗的球员。教练不得不按照数据提供的支持来布置球员出场阵容。

意外发生了,他们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伴随着持续的连胜,整个棒球界开始注意到运动家队的不同,开始研究他们的方法。奥克兰运动家队平了洋基队19连胜的纪录,向地20胜进发。

这一场即将创造历史的比赛中,运动家队气势如虹,开场分数一路飙升,11:0,但对手奇迹般的将比分迫近,最后11:11平。这时奥克兰队教练将击球的机会给了代打球员哈提伯,他一直不看好也不使用的一名球员,多数比赛中哈提伯都是代打的板凳球员。

哈提伯上场了,一击不中,二击球应声高飞,全垒打,奥克兰运动家就此创造历史。


...

虽然运动家队在淘汰赛阶段被淘汰,但他们确实改变了棒球这项运动。波士顿红袜队想高薪挖比利去当总经理,整个联盟球队总经理的最高薪水,但比利拒绝了,继续留在运动家向总冠军冲击。

两年后,波士顿红袜队用比利的一套方法冲击总冠军成功。虽然不是比利和运动家,但这是比利和彼得带来的改变。

打破旧体系,用全新的角度、科学地去观察和重新分析,你会看到旧体系的粗陋、浪费和非数学之丑。

符合数学的结构和组织,往往蕴藏着有道理的精妙之美,令人迷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