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毋滥。

是Sir一句真心劝告。

如果全国的电影院被冻结在大年三十,至今无任何新片上映,前程未明。

个别院线电影改弦更张,换视频平台播放。

那就意味着允许劣币驱逐良币?

来都来了?有得看就不错了?

比如于正的新片——

 《紫禁城里的小食光》

...

先声明,这并不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

而是于正为自己参加的节目《演技派》拍的“大电影”。

聚集所有节目中走出的新演员,加上嘉宾之一的张静初助阵,潦草上线的衍生品。

《演技派》。

再听这档节目,怕是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去年第四季度,于正信誓旦旦张罗的演员选拔秀,号称要端出全部由新人担当的作品。

正月十五,它上线了,被称为“宫廷版深夜食堂”。

评论区有一句:

剧情果然很于正

...

太含蓄了。

Sir帮你们说完整了,就是“死性不改”的意思吧。

01

又见莫兰迪

去年年底,面对姜思达的采访,于正放话:

“我觉得没有什么能打倒我。”

...

所以,原以为他会争一口气,就用这些新人做个牛批的作品。

...

结果呢,从项目筹备开始就透着“鸡贼”劲儿:

经过试镜,选出几位演员进行演技指导和参演,这新片正是由节目中的影视习作剪辑而成。

所谓于正执笔创作,不过是看“图”说话,呵呵。

有一种“糊弄”是很精致的,有欺骗性的。

又到了一年里,宫中最忙碌的时候。

厨房里,煎炒烹炸,一条肥鱼正准备下锅。

...

...

后宫内,娘娘们最爱在酷暑天,吃一碗冰果子。

...

对于宫中人来说,更深的诱惑还在御膳房中。

苏造肉,选用上等的五花肉,炖得软烂,吃起来有股山里红的甜香。

...

的确诱人。

就像有人因为《延禧攻略》的美术而给作品加分,也能理解。

并且这份精致(造价)也成为于正反驳有关剧情、人设质疑的底气。

...

看新作部分镜头。

首先是复制“成功”,延续了延禧的莫兰迪色系,继续唤醒部分粉丝的好感。

...

...

...

服化道在国产剧里不算差。

然后突出本作的“卖点”,美食。

倘若真的来自“舌尖上的宫廷”,确实不失为“禁足”日子里一道精致小食。

Sir刚刚写过《沸腾吧火锅》,肯定这类影像作品的疗愈效果。

但是,一旦以完整作品去考量。

于正就还是那个于正。

02

失效的小聪明

部分经得起看的镜头,整体看不下去的剧情。

老套路了。

本片讲述的是主人公景娴格格和张东官经历了重重困难,在帮助了宫中一众人等解决了难题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刚刚被美食镜头摩挲得有些舒适,想不到接下来的剧情,就一路向狗血奔去。

狗血的“志气”在于承认自己。

而更可怕的就是:被精致包裹的狗血虚张声势。

就像“皇帝的新装”,认真点看了的都知道。

这“小食光”真是“小时代”的同字辈。

逻辑不通,假装有故事。

就拿第一个故事来说。

婉贞格格,爱吃,立志减肥。

...

原因是她暗恋三阿哥。

???

理论上来说,格格难道不是清朝皇帝的女儿、阿哥的姐姐or妹妹?

...

行吧,某一时期贝勒或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为“格格”。

可一个旗人格格又张口闭口“我们关外”如何如何。

我们也只能认为,这是个整天在宫里晃悠的蒙古贝勒的女儿了。

...

总之,你也别细琢磨,认真你就输了。

侍卫毓泰暗恋格格,在他眼里,格格虽胖了点,可好在心地善良。

就是这个他口中善良的格格,因为自己贪嘴吃胖,就把厨子打了个半死。

编剧你出来一下,这算哪门子善良?

...

一个胖妞的“饭.祷.爱”,活生生变成心灵扭曲的“有病”直播。

于正左右开弓,糟蹋了美食,也糟蹋了“爱情”。

第二个故事,更邪乎,魔爪伸向“推理”元素。

一日,宫女敏慧抓包一小太监把皇后首饰私运出宫。

敏慧怀疑此事与太监总管,德忠公公有关。

紧接着,德忠公公就在她家中搜出皇后物件,把她贬到御膳房做苦工。

...

你以为要开始查案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皇上看到敏慧雕的冰碗,夸她聪慧。

当下决定让她重回储秀宫。

敢情因为她聪明,就断定她不会偷东西。

至于这是什么逻辑,你也别问。

问就是没逻辑。

经过张东官的调解,敏慧才知道,原来德忠公公也有难处,皇后遵从皇上的意思例行节俭,只好托德忠将珠宝送到宫外变卖,获得补贴。

敏慧和德忠就此和解。

等等,请问编剧你还记得敏慧被诬陷这事儿吗?

谁干的,不打算给个交代吗?

这是拿观众当傻子啊。

...

建立在收割流量动机上的“小聪明”,只能成为笑柄。

03

精致的糊弄

如果说以上故事,只是于正贪多嚼不烂,希望最大面积地满足各种“食客”口味。

到了景娴格格与张东官这一对主线情侣,则暴露了更大的问题,这锅汤的汤底就是“坏”掉的:

人设套路,假装有弧光。

这两个角色,实在太想当然了,以至于他们的性格和成长变化,全都缺少过程。

就拿女主来说。

景娴格格是皇后的义女,是一个坚强且深情的人物。

...

如何表现她的“刚”呢?

新婚之夜,新娘上来直接呛声,对自己的夫君长述将军说,自己早有意中人,并撂下狠话——

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告发我,但关乎皇家颜面,量你也不敢。

要么你硬上弓,老娘就去皇后那诬陷你,咱们谁也别想安宁。

...

一口一个“以我睚眦必报的性格”,分分钟尬穿地心。

Sir只想问这位格格,是谁给你的勇气,魏璎珞吗?

大型偷懒。

病毒式复制魏璎珞的“成功”,还省去了起码的“成长”过程。

上来就撕,激情演说,时长1分钟的嘴皮子翕动。

...

...

景娴的意中人,便是宫里御厨张东官。

两人在少年时,便情投意合,无奈碍于家世身份,被景娴的母亲拆散。

将军战死后,景娴寡居多年,还是忘不了旧情人。

如何表现她的深情?

一日,御膳房走水。

景娴来到御膳房,看到满院火势,毫不惊讶,脸上表情甚至可以用心如止水来形容。

...

只见她眉目含情,目光追随着救火的张东官。

格格啊,这地方着火了,咱们谈恋爱也得分场合啊。

...

格格是个高冷脸恋爱脑,而另一边我们的男主张东官,则在忙着到处发“好人卡”,堪比宫中的民事调解员。

身为御膳房御厨,帮侍卫追格格,帮宫女与太监和解,还帮诈死的将军偷秘籍。

唯独对自己的感情问题,就是不上心。

面对景娴,总是一张冷脸,丝毫看不出感情。

...

当年景娴受额娘威胁,为了保住张东官的仕途,她忍痛与他分手。

因此两人间,始终有隔阂。

但他们的和好,却十分想当然。

景娴来到张东官家拜访,才知道他努力研究菜式,都是为了进宫遇到她。

两人遂和好。

...

看到这,Sir已经彻底放弃逻辑了。

是什么契机,让张东官决定承认自己心意。

反正Sir是没看出来,估计编剧自己也不知道。

可能是应了传说中那句——

“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吧。

...

人物与剧情根本就是不匹配,还硬拧在一起。

导致这种古怪观感的原因就在于:

于正过于自信自己的编剧身份,哪怕就是综艺节目的表演片段,我特么也能攒成下一部“延禧攻略”。

皇帝赤裸裸,眉飞色舞。

殊不知真实的情况是,剧本的角色智商低弱,故事质量低端。

就算是双低,也不能完成融合。

为了拆散而拆散,为了和好而和好。

张东官和景娴这对小情侣,每当遇到难题,没进展怎么办?

撸袖子做饭。

毕竟,没什么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

...

看截图,也确实精致。

概括的说,这部作品的包装是《延禧攻略》+国产版《深夜食堂》的浓缩版。

但,只有浓缩,不见精华。

被黏合的只是被流量冲刷出来的渣滓。

更让Sir感叹的是:

“爆款”的诱惑,让创作者的心态越发偏激。

从头“刚”到尾、脾气不太好的女主角,熟悉吗?

...

...

少年时的情窦初开,这场景也挺似曾相识?

...

...

无数于正“致敬”于正的影子。

客观上,如果这部“小食光”讲清楚,就是作为《演技派》的番外篇,只是为了让观众检阅一下,导师张静初受点累,带着新人提交毕业设计。

倒无妨,娱乐节目而已。

可它将节目中的片段剪辑,挂着电影的名,在播放平台上线。

Sir忍不了。

这部作品到底只是为了满足既有的综艺节目粉丝?还是想“忽悠”更多对电影二字还有要求的观众?

或者,主创们根本对此无所谓?

糊弄、轻率、功利,已经是莫兰迪下的底色。

这种创作心态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精致的“骗局”。

侮辱观众的智商,更玷污“电影”应有的品质。

尤其此刻。

Sir无法接受这样的暗度陈仓。

电影院关门, 影片上映全部滞后,多家影视公司资金、制作告急……

越是如此。

我们更应该捍卫电影院的存在,院线电影的“金线”。

为的就是不让“糊弄”、“对付”成为与疫情呼应的“不可抗力”。

不然,他日万物复苏时。

烂片泛滥,也是Sir最不希望看到的后遗症之一。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