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光绪在亲爸爸慈禧面前哭着说要重振国威时,不由得感慨万分,在一个将倾的大厦面前,踌躇满志、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显得是那么的无力。
2.清末皇族宦官与平民等大多数群体的脱离极端严重可见一斑。当一个政府在遭遇财政吃紧、经济困顿、军事涣散、外敌入侵时不但发挥不了群众的力量凝聚不了人心反而担心平民趁机造反,那么这个政权也就真的快嗝屁了。
3.谭嗣同对梁启超说:“卓如,我不是白白去送死。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换后来。各国变法无不流血,流血方能唤醒国人。死有何难?活着继续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卓如,我为其易,君为其难,拜托了!”将梁启超推开,走出门外,慷慨赴死。
4.财政的视角是本剧中十分引人深思的部分。清末财政吃紧,慈禧虽只是想像平民老太太那样“风风光光”的过个六十大寿,但其所耗费的银两之巨却令人难以想象,蛋糕就这么多,慈禧为了风光为了颐和园一口便吃了大半个,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也想吃蛋糕,甚至再不吃蛋糕这水师就徒有其名就快饿得瘦骨嶙峋了,但“太后的事才是大事”,他不敢吃。剧中有一个镜头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一面是慈禧用膳,桌上摆了足足百余个菜品,光报菜名儿就用时颇久,一面是小日本儿的皇帝发誓打败清国前一日只食一餐。同样的,有钱才能闹革m,国父前期的经历属实让人感慨,一分钱真的能难倒英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