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自由的代价
前几天还和一位80后简单说了下00后是否比90后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这个问题可以引申到很多问题,比如00后是否比90后更幸福?00后是否比90后处理问题能力更强?……
这些问题到底能给出准确答案吗?
并且90后和00后,成长环境其实差不多。那如果时间放长一点。如同影片中的男女主,男主经历了两个时代。其实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时代,对人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太方便易得了。
人们新鲜感的满足越来越容易。但就和吸毒一样,越来越不能被满足了。心理反而会更累。喜新厌旧,无法深根细作,也很常见。
大多数时间都在输入,而不是在思考。
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是个相对的词。上一次我老是想证明,你只有在一群人之中,不随波逐流,才能证明你的独立。但实际上是我扣字眼了。独立思考,关键是在于思考。我更偏向于,拥有很多思考的时间,从而思考出属于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善于思考的人,把他们丢在大环境中,也一定是那个最有自己看法的人。一个话题抛向你,以及附给你一个权威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你很少思考,生活紧张到没有时间思考,你很容易就相信这个答案。而善于思考的人,就会抛弃答案,自己解答。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就会对答案产生抵触,从而再一次思考。
而思考的能力如何培养?很明显,不是输入多,而是输出多,而是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自己思考。
很少的输入是可以换来很高的输出的。这就是思考能力的体现。
自由的代价。
影片中的女性,丝毫没有生存压力,据说北欧人不工作也可以生活,所以这部电影丝毫没有展现因为钱而做什么。
这就是北欧吧。可能也是中国几百年后,大多数人会面临的困境。
这种困境就是自由选择所带来的。
所以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烦恼。
如同之前讨论过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婚姻,烦恼在于被迫。而自由恋爱的烦恼就在于一次次试错,试到最后可能还孤生一人(自由带来的生育问题)
自由是个好东西吗?
北欧的教育应该是走在前沿的。按理说在孩童时期就应该发现自己想做什么吧?为什么偏要等到大学才开始试错呢?
可能就是这一代人的困境。
由于教育的改革,直到高中或大学,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我疑惑的是,这到底是人的自然发展所带来的,所以无法改变?还是教育能改变的?
但很明显,影片中的女主,肯定是缺乏家庭教育。我目前还是相信这是教育能改变的。(这也是教育学家研究的问题)
现在再针对女主的困境。
困境一:对职业的不确定,导致30岁一事无成。
从中可以看到女主身上好的品质:敢于尝试,敢于改变,敢于探索自我,不给自己留后路,没考虑过未来也不惧怕未来(车到山前必有路)。
可是这些美好品质带来的结果不是好的。
这是职业的稳定 和 生活的丰富 之间的矛盾。
所以当你选择不断探索自己想要的,你注定会“浪费”一些时间,走在同龄人的后面。
但既然自由的种子已经萌芽,怎么能忍心把它扼杀呢?我只能对自己说:做!一定要做!不能想得多,做得少。然后再接受相较于同龄人的落后,这就是自由的代价。追求自由的人无可避免。
困境二:错过爱情,孤独终老
第一个男人,尊重,成熟,爱,包容。他们的沟通也没什么障碍。我很喜欢他们分手的片段。女主对他说分手,他虽然很绝望,但会一遍遍确定,甚至引导女主说出,女主的不满。相较于女主,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她对这个男人的熟悉,她觉得一切都无法改变了。可是这只是她觉得,我认为她应该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不满意这段关系的什么。男主会尝试改变的。虽然过程会曲折。
第一个男人真的爱女主,由于他经历更多,他明白,这种不完美的关系是必然,所以更珍惜两个人相处中独特的地方。就像《爱在》的女主说过,她很难忘掉前任,因为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同。
但女主怎么会明白呢?
爱情困境中也包含了生育的困境。
在最好的生育年龄不想成家,在老了想有孩子时,不能生。
类似于这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事情很多很多。选择自由意味着很难安稳,意味着比别人多点孤独寂寞。
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所以也没必要后悔。遇见后悔的事情,辩证地想一想,后悔感总会消失。
人生,做到少后悔、少留遗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