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乍看,像是一部给大人回顾童年的小故事,透着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翻不到卷子的书包、带密码的日记本、卡通文具盒,学习纪律特长处处优秀的班长、不守规矩看似不努力却轻松拿到好成绩的酷女孩、在废弃的角落开辟一片秘密基地的男孩,千里眼的校领导、严厉的班主任、温柔的手工课女老师、吊儿郎当的体育老师……这些元素构成了每个人的童年,任谁都能在记忆中捕捉到似曾相识之处。而影片没有大事件,只是朱同的一天里这些流水线一样的小事,用细节追忆着过往。

就在这表面的简单生活里,朱同处处彰显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悄悄被成人社会和规矩磨掉超能力。他擅长画画,会幻想出老师和外星人决斗,把扎着向日葵皮筋的班长想象成一朵被拔掉的小花,想象厕所有吃纸的怪物夺走他的数学卷,想象在手心写“好”字会有放烟花的效果。

他拼命追求这一天里唯一的一件“好事”——加入学校代表队参加体操比赛。他在经常被父亲打、常年水检讨的男孩带领下,学会了用起因经过结果道歉保证结构交代自己的“错误”。当他终于跑到排练场地,举起花球加入体操队伍,成为喊口号群演众的一员,集体化的规则终究是抹杀掉了他的独特。

朱同最终没有转学到这所学校,愿他保住超能力,也愿每个已经长大成人的观众重拾自己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