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作为谢晋导演的生涯代表作,仅凭这一部影片便可跻身世界影坛的行列。影片讲述了在中国过去动荡的政治运动中主人公胡玉音在时代浪潮中的跌宕故事,以此揭示了在那个特定年代下所带给人的沉重伤痕。同时本作作为谢晋导演的集大成作,更是将其标榜的“谢晋模式”创作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对典型环境的刻画入木三分,以此凸显典型的政治大环境。谢晋模式往往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以此为展开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谢晋导演往往十分注重对政治环境的描写。影片的时间线横跨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和后“文革”时代初三个历史时期,每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都不一样,但是却通过谢晋导演的刻画而将三个年代分隔清晰。如“四清运动”时期常常挂在影片人物口中的台词有“人民公社”、“五类分子”,“时刻准备阶级斗争”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关键词;“文化大革命”时期则是随处可见的红卫兵身影以及张贴在各处的如“打倒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醒目的政治口号标语;“文革”结束后则是将整个芙蓉镇过去政治斗争的横幅标语全都撤下。影片正是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彰显特定的政治环境,以此反映政治环境的变化。

谢晋模式下最典型的情节便是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人物遭受到的迫害,这是一切故事的开端。影片中的主人公胡玉音是一个老实本分,勤劳生活的妇女形象。她对生活充满热情,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地让日子越过越好,积攒了一笔可观的财富,还盖起了新房子。但是正是这样“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反而成为了她命运悲剧的开端。日子越过越好非但没有让她的生活稳定下来,反而成为她命运悲剧的开端。因为可观的收入,她在“四清运动”时期被扣上了“富农婆”的帽子,镇上的人开始疏远她,她的第一任丈夫也因此丧命,家产也被没收查封最终家破人亡。到了“文革”时期,她甚至沦落到连婚恋权利都没有的非人道境地,好不容易得到的第二段爱情也被迫拆散,只能独自抚养孩子。她所遭受到的迫害是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不断加深的,由此来体现了畸形政治环境对人的摧残,这正是谢晋模式中叙事模式的重要一环。

除了叙事模式,谢晋模式还有爱情模式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在爱情模式下,男女主人公在异化的政治环境下相遇并产生感情,并且以此为精神寄托生活下去,但是因政治迫害只得分开。通常在结局随着政治环境是否好转来决定是否团聚,这往往也是决定结局感情色彩的关键。在被迫害的日子里,胡玉音与有着同样命运遭遇的秦书田暗生情愫,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中相互扶持,以彼此间的情感纽带为精神支柱生活下去。当胡玉音怀上秦书田的孩子时,秦书田要求党组织批准二人的婚姻,不料却招来更大的迫害,二人被公开批斗,秦书田被判入狱,胡玉音只能独自生育孩子。“文革”结束后,秦书田终被平反。随着政治环境的好转,一家三口也终于团聚,故事也以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十分典型的谢晋模式喜剧结局,它按照“遭受迫害-情感链接-勇敢生活-迫害加剧-环境好转-破镜重圆”的情节线有条不紊地展开,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张力,通过主人公爱情的艰辛来表现动荡的政治环境带给人们的迫害。

《芙蓉镇》不仅是谢晋导演的代表作,更是伤痕电影的代表作。它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症候,用非常典型的谢晋模式直面那段历史的惨痛,以此体现着谢晋导演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剖析那段触动人心的岁月,审视并直面历史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