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寧市畀我一种不真实感,一种好似以前翻定格公仔书的閲读感。每帧都係一幅严丝合缝嘅画,细节精美到观眾会好注意其中每一张。最后,所有帧並列成一条线,串成整部片。呢个諗法喺前半部分就飞出来,但直到后尾,以漫画形式呈现的警匪追逐战嘅时候將敢確定。

画面精美同对称本身,好似无使通过改变视角,就可以达到聚焦嘅效果。呢种聚焦唔係畀人注意画面中嘅某一点,而係画面本身:呢个画面就喺呢度,喺此时,喺萤幕裏面。画面之间个高速切换–––譬如镜头平移,背景撤走个动作–––就好似翻公仔书之时,书页“沙沙”咁跌落而连埋起身嘅幻影,好似放幻灯片嗰阵“恶搞”观眾,一次准备好多张,搏命往后躖。

有嗰种諗法都无出奇。之前自己攞沙特採访试下手呢阵,译咗一句佢话傅柯嘅句子:Mais il remplace le cinéma par la lanterne magique, le mouvement par une succession d'immobilités。意思係,傅柯嘅《词与物》係使幻灯片代替电影,使连续(承啓)嘅不变代替运动。仲有本科同瞿师读海德格之时,佢话自己时今企喺讲台,走出去,咁呢个动作嘅每一“帧”都係佢嘅存在(大意係咁,时间耐记得唔係好清楚)。呢部片都係咁,用静止表示移动,每一帧都係呢部电影嘅“Dasein”–––请原谅我草率使用嗰个词。有可能就因为咁先至觉得呢部电影好“思乡”,同埋布达佩斯大饭店都係。可能因为咁,先至觉得佢係一个乌托邦,美好也不真实。

因为係咁,所谓“韦氏美学”,就係一种由画面並置带出嚟嘅相似性秩序。一方面,每幅画好对称,好靚,但係无理由——点解无喇喇所有帧都要对称?点解坏人係呢度搞嘢,都要畀翻咁得意个镜头?另一方面,“幻灯”与“幻灯”之间都无係线性关係。隨便拣三个故事其中一个,都会发觉,假设以“画面”作为敍事单位,佢哋都无跟住线性逻辑,但係都会睇得明。

嗰个秩序係讲故仔,但绝不衹故仔。整片最大线索应该係编辑之死,串起三个特派员故事。相似性秩序好似不止步於“帧”,仲统治着整个故事。呢三个故仔係点安排?根据乜来安排?故仔有无指涉?编辑死咗未同佢哋嘅安排有咩瓜葛?啫係我想话,与其承认呢部片“冇乜逻辑”,不如话佢唯一逻辑係佢本身。就似啱讲嘅幻灯,无论上面写咗乜,攞来就係为咗展示自己。衹不过,所谓“正常”嘅片会掩盖咗呢个本身,因为要把佢改造成一个安置作者意思之收容所,一个填充意思嘅空壳。反而呢种“炫技”把目光重新放回片,呢个嘢本身,復现佢最本真嘅意思。

记性好差,细节全数留低喺电影中心,出咗去就执唔返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