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恰恰一点也不封闭、冷漠。两人都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但导演则是要两人明白不平等且走另外的路,而不是愧疚去死。两人是不同家庭当中的那个孩子。男主小时候目睹了母亲出轨然后告诉了父亲,母亲遭受毒打之后某天在儿子面前跳了楼。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大胆猜测一下女主:她认为自己跟谁做身体都有反应对不起母亲(长期被父亲性侵),实际上是因为她了解了作为女人的母亲会遭受的各种暴力。她受冻跳舞吸引顾客的钱还要被老板抽很多、因母亲瘫痪她便要做家里所有事情等。可以说正因为这些实际遭遇,作为家庭中那个孩子的两人实际上明白了这不是单纯的个人不幸。且拒绝所谓通过社会发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说辞。而是拒绝这套其核心是不平等的逻辑。
上面很多东西都太粗糙。或者可以想一想,一份工作其性质是什么样的?男性的特殊要求与他被统治、剥削的关系(这里意味着合谋、伴随统治的暴力)。还可以再扯一些,假如家庭(责任)让双方不适,这里是统治对欲望的指定/压制,那要反对统治以及如何平等生活?而欲望也要有执着vs坚持的区分,前者往往也是暴力且需要和秩序同流合污。而后者关乎真相、努力。
这路当然是平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为什么是“我们”而不是“我”?
有一个错误答案也好过什么都没有——鸡汤,这当然是错的。讲个笑话。一个小男孩看到校门低下了头,身体却习惯向前,结果被车起飞昏迷不醒。男孩的母亲在床边说“快醒来继续做妈妈的好孩子吧”。相比后者,前者比跳楼好很多。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跳出这 ...
来自纽约的一次暂时回复
在艾伦的故事中,女占星师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为了钱以及作为空虚的人们想要相信的某个东西于是担任。男主此时安慰着哭泣的她,在随后的剧情里,他们之间互相回答着对方“这太棒了、我喜欢这一切 、谢谢你做的一切、晚餐很棒、晚安…”。我们必须 ...
试着把扰乱作为生活
小原和老师那段,当她看着格子里面的蚕时,她说她羡慕它们不用感受到痛苦,因为痛苦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富田“感受不到痛苦的生物,就算活的再久都是虚度”。活动不应该总是有一个会到达的目的地或者一种稳定在全程担保。当楼梯处,富田对小原说刚刚是 ...
爱的自我更新
表姐以为他出狱之后会成为一个律师,但他出狱之后不久又回到了他原本的习惯中。一开始那种野性的吸引在持枪抢劫的逃亡中变成了放我下车的请求。去做心理咨询的女士简称Z,Z以为伍迪艾伦(作为影片角色)就是自己想象、期待的那个人,而伍迪只不过是 ...
如果你不骗我,我不知道为何追逐你。
当我们说“爱是疯狂的”时候,其实还是预设了爱是一种积极的或者说爱是对我有益的,那这其实是一种效果上的区分,之所以可以说有效果的好坏存在,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个身体的体验之中了。有朋友给过我一个提醒:人一定想要不被欺骗吗? 这好像确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