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錯誤答案也好過什麼都沒有——雞湯,這當然是錯的。
講個笑話。一個小男孩看到校門低下了頭,身體卻習慣向前,結果被車起飛昏迷不醒。男孩的母親在床邊說“快醒來繼續做媽媽的好孩子吧”。相比後者,前者比跳樓好很多。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跳出這兩個“答案”。粗略說,在我這個城市我小學時,小學生跳樓翻翻或許有。堅持的心裡碎;頓點的遲到着。
在這部電影中,從女主一開始的夢裡,作者就明說了他的意思,一種優先性作用于他人身上便是甩不掉的夢魇。那位沒讀過小說的家庭養殖者寫起了小說,寫着他兒子的故事。那他兒子的記錄作為一種努力又是為了什麼?或者說,我們欠誰一個道歉且不是随口一句話?假設電影裡面這些角色是二次開始活,ta們選擇自身生活方式時該如何考慮到别人的身體?還包括哪些?
若觀看者心裡想着改善點什麼,從不再把“治愈”丢給這類日影。道人哥可是替父報仇的人,或者說我們是誰的孩子?
ps:昨天看的時候想了很多,寫這些隻是假模假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