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卖到如此票房的作品必然触动和反应了一些什么。人物形象空洞和人物关系稀碎是商业大片通病,而能想出三方势力政斗已属于较为有脑子的大片编剧。以“别打我爸爸,别打我儿子,别打我弟弟”为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体现了老钟价值观与商业大片燃点的良好融合,有生命力的女性角色则不出意外地消失不见,只剩戏份极少的两位圣母与妖女。导演狡猾地让吒母死后哪吒的“升级”解释为三味真火的功效,而非圣母献祭生命供养儿子成长,父亲则自然是不会死的。
最狡猾的还是剔骨还父的情节被合家欢彻底招安,变成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子女对父母永恒的愧疚,尽管前者后者本就是老钟亲情强纽带的一体两面。相比于上美版哪吒闹海,这两部“魔改”哪吒把最核心、最尖锐的代际矛盾强行转移到了家庭之外,为哪吒人为创造了恶劣的外部环境,而家成为最坚实可靠的后盾。由父母的绝对支持和陈塘关百姓“无怨无悔”的灭绝所供养起来的哪吒,究竟有什么资格代表被压迫者或单纯不满规则的理想主义者去向所谓的世界的规则宣战?要知道,最大的魔是心魔,最深的牢是家庭,最毒的药下进培育滋养人的环境。更何况,哪吒与李靖的矛盾不只有亲子矛盾,更是李靖所代表的力求维稳、不惜绥靖、拒绝变革的掌权者和既得利益者与哪吒所代表的强有力的新生革命力量的矛盾。在太多人类历史中革命都是由年轻人推动的。哪吒与李靖的关系既可以从亲情维度进行更精微剖析,也可以从政治是角度做横纵延展,唯独转移矛盾的改编最为可耻。
哪吒与敖丙的关系相较于第一部,在第二部中则是彻底藏不住了,敖丙依附哪吒的肉身就是敖丙“第二性”本质的绝佳象征。第一部中敖丙至少还是先天与后天参数与哪吒截然相反的成长参照,第二部中的敖丙则完全是一个等待被拯救的“公主”,再强的战斗力也给不了他主体性,跟吒母一样。敖丙没有思想,不质疑哪吒的决定,不追究哪吒将其父亲与龙族害入绝境的责任,在结尾离开父亲、追随哪吒、消失在满天的哪吒红中——这不就是老钟的婚姻吗。看着大战中哪吒红与敖丙蓝绕成一个太极形状,我想,卖腐和“性别模糊的帅哥”就是中国女观众与男导演达成的暂时平衡吧。老钟再怎么模糊性别也不会真正让性别流动,不会真正打破第一性与第二性之间的结界。
不过,这部电影没有写出任何一个跟哪吒平等的角色,没有写出任何一段有血肉的人物关系,由此导演彻底逃脱了女性主义者的批评,因为你不能对狗骂“你不是人”。片中所有人都是符号,哪吒则是全能自恋的绝对主角。他的意气用事永远是事实上的最佳选择,要不然叫爽片呢。敖丙没能呈现出一条与哪吒至少势均力敌的路径选择。不懂社会规则的小男生学着魔童吊儿郎当耍帅,把手伸向女生的裙摆。
美人烂剧本出热坑,热坑出佳作。生命力旺盛的同人女只要有些漂亮男人和爱恨情仇就可以做饭以自养。同人女(包括厨子与吃饭的)都已让屎里挑糖的绝技成为本能。我永远相信我们的创作力。只是,好的一创可不可以多一些,让我们真正满意(而不是脱离二创就什么也不是)的一创能不能也制霸票房榜?
最后,真的零个人在意陈塘关百姓和被炼成丹的龙与妖吗?大家都默认了时代的一粒灰压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那假如这粒灰就是哪吒跟龙爹都不长嘴非等你们被关进了炼丹炉才真相大白呢?还有没有人记得上美版哪吒正是因为龙王吃了女童才抽敖丙的筋,又是因不忍看陈塘关百姓受龙王天灾报复才毅然自刎?魔童赚走了人民的钱,却根本不是人民的哪吒。
招安代际矛盾,规避性别矛盾。魔童赚足了人民的钱,他却不是人民的哪吒。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不成熟者的美名是少年
在这部电影中只看到青春革命情欲之热烈是片面的。假如一百多年后还照着《悲惨世界》写五月风暴,那还有什么意思。一定有人截取帐篷中的三具交叠的曼妙胴体与小祭坛上的圣餐与蜡烛,但假如这就是导演想讲的全部,他就不会拍摄父母与支票。这是一部无比 ...
Tim:首先忠于自我,然后忠于爱欲
e5上头,乱写有些人会觉得无性恋是病,但我常自嘲地说,爱欲才是一种大病。尤其在这个以理性追求自我工具化、可计量化、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时代,艺术是幼稚的游戏,爱情是缺心眼的大病。几天前和友人聊东亚教育,我剖析自己如何无意识中把优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