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两名亮明观点,我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虽然在它的语境里,它的表达是成立的。
影片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不自知的虚无主义,而且还为此沾沾自喜。虽然两位主创接受采访时管着叫克制、不较劲。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他们特有创作态度,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生活方式。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国人百年虚无史中的又一次轮回。
一百年来,从《围城》里的方鸿渐,到张爱玲小说里的富家子,再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大院子弟,改开以后是王朔小说里的顽主,又到贾樟柯电影里的小镇青年,以及《铁西区》里沈阳艳粉街边无所事事的青年。这些作品里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生懵懵懂懂,对世界一知半解,面对历史的车轮,无力改变什么,却又自命不凡,最后无不落入无尽的虚无。
电影《东十四条》里当下北京胡同里的这些所谓的文艺青年,无非是为这百年虚无史的延续。在我看来,这不值得沾沾自喜,反而令人绝望。影片里整天把去柏林演出挂在嘴边的十条,和一百年前拿野鸡大学文凭瞎混的方鸿渐似乎没有任何区别。而《围城》以及刚刚提到的所有作品,都是对它们所在时代的反思和批判,因此它们都是伟大的作品。而《东十四条》我看到的是主创对于自己这种生活状态的炫耀和沾沾自喜,是所谓北漂艺术圈在鼓楼这个小乌托邦里的自娱自乐。
电影里北京的夜晚两个主角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漫无目的的闲逛,不时遇到一些同样无聊的年轻人在街边喝酒聊天,有的说梦见了李白,有的大谈司马迁。这让我想到了上海乌鲁木齐路的年轻人,那时疫情还没结束。他们也在大街上喝酒聊天,装疯卖傻。但就在那一年的冬天,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迫使历史的车轮改变了方向。他们有没有沾沾自喜?
还记得王朔在某档节目里批评八零后的话,在这里与各位共勉:你们蹦个迪就当牛掰吹啊?我们父辈像你们这么大是时候在干什么?人家在抛头颅洒热血!你们有什么可牛掰的?
沾沾自喜的虚无主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外国人看是故事片,中国人看是恐怖片
如果恰巧你生长在简体中文的世界,如果你恰巧有个孩子,又恰巧你对你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或者你还是个孩子,恰巧你的父母让你感到不可理喻,那么我强烈推荐你看看这部《中国女孩》。但我要先提醒你,这部电影带来的绝对不是廉价的心理安慰,也没有解 ...
也许在导演眼里中国有钱人就是这么愣!
从金融题材的商业片来说,《烈金游戏》还是挺好看了,比想象的要好。假如你不是金融从业者,只是普通观众,那这部烈金游戏还是可以给你带来很足的类型爽感的。影片整体节奏紧凑,人物个性鲜明,我是一夜没睡赶影评,然后白天又连看两场电影,烈金游戏 ...
喜欢宫崎骏的孩子,坏不到哪了去。
宫崎骏老爷爷的作品,从十几岁看到四十几岁,以前是和女朋友搂着一起看,现在牵着儿子的手再看。在这摇摇欲坠的世界,只要看看宫崎骏的电影,就会觉得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东西是坚固的,不会改变的。 因为我相信从小看宫崎骏长大的孩 ...
导演有私货,你看出来了吗?
我在这里预测《水饺皇后》的票房会爆!三十亿起步。它具备大陆爆款电影的所有特征。通俗易懂,励志催泪,大国情怀,受辱情节,最关键的一点是所有的危机都是误会。总结成一句话:没有一顿饺子解不开的结。如果不幸被我说中了,那就证明中国观众始终还 ...
美国梦醒,该何去何从?
电影开篇一个摇摇晃晃的长镜头跟随男主拉斯洛一路从匈牙利的集中营来到昏暗的船舱,最终循着光源来到甲板,阴沉沉的天空下自由女神像大头冲下着进入镜头。这一个镜头即预示这拉斯洛的命运迎来转折,在上半部电影中他将迎来新的生活,同时阴天和颠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