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代表,《源氏物语》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有的人将它与中国国民度最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相比较,但实际在国际上,《源氏物语》的呼声要更高一点。川端康成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曾说,“《源氏物语》是小说创作的巅峰,我不能与之比较。”虽然是一句自谦的话,但《源氏物语》的国民度和历史成就由此也可见一斑。


《源氏物语》创作于11世纪,描述了一段日本史上最值得一提的“平安时代”贵族奢侈糜烂,风花雪月的日常生活,以“光源氏”的爱情为主线。


在11世纪,日本国的文学创作一度达到鼎盛时期,散文,小说都有了举足轻重的发展。文学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服务于宫廷的女作家,《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就是其中非常出名的一个。


紫式部是日本国平安时代的女作家,出身高贵,是藤原家族的一员,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一般认为,她的名字不详,或名为藤原香子或藤原则子,而“紫式部”是她的笔名,“紫”是取至物语主要人物紫之上,而“式部”取至其父兄的官职“式部丞”。她从小受到父兄熏陶,饱读书,精通汉诗和歌佛经,还对白居易的诗颇有造诣。其幼年丧母,曾跟随祖母一起生活。据说这位祖母擅长音乐,这也与紫式部弹得一手好古筝相符合。

...

长德四年,由于家道中落,20岁的紫式部不得已嫁与年长她25岁的藤原宣孝,并且育有一女。6年后丧夫,她开始寡居生活,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一时受到藤原道长等高官显贵的推崇。36岁那年,她奉旨入宫为一条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藤原道长之女)讲授《日本书纪》《白氏文集》等书。1010年秋,她还写成了一本《紫式部日记》,记录了宫廷内的生活和大小事件。


十分有趣的是,许多论者都喜欢将她与同时代的清少纳言相比较。她在日记随笔中说道:“脸上露着自满,总是摆出智多才高的样子,乱写一通。”紫式部十分不喜清少纳言,认为她故作清高,然而事实上,她俩几乎从未谋面。在紫式部入宫之前,清少纳言就已经离宫而去了。


后世多觉得她对清少纳言有些刻薄,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是凉薄嫉妒之人。她对那些自己喜爱的人,从来不惜笔墨。她说宫里一位大纳言是“一位娇小的姝丽,白白美美,丰腴可爱”,她说女官小少将君,“有一股说不清的优雅风情,娇弱之状恰如早春二月的垂柳嫩枝”。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与藤原道长之间的绯闻。她在许多地方都写下了关于道长憨态可掬的小故事。她写道,一次与一位宫女交谈,道长大人从外面进来,她赶紧藏起来却不料被那人抓住了袖子,非要她作歌一曲才肯放开。


比起她笔下的“光源氏”,她这点绯闻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光源氏”与近百位女子的纠缠,历经三代天皇的风流韵事,就这样成就了一部日本最著名的早期长篇小说的问世。

 

众生相图


《源氏物语》是平安时期贵族女子的女性群像,那些女子在紫式部的笔下摆脱了封建束缚下庸俗枯涩,而变得各有特色,或哀婉或明艳,或温情或凄美。


“夕颜凝露容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夕颜是个出身卑微,按照左马头评判被认定下等的女子,可她对爱情的追求确实十分天真纯粹的。她曾与已婚的贵族公子头中将相爱,后来她惧怕正室的恐吓,便将情缘断尽,携女离开。


夕颜偶然遇见源氏,源氏对夕颜一见倾心,俩人交谈甚欢,书信来往密切。源氏对她立下山盟海誓,订了来世之约,夕颜便开始真心信任。期间她有些顾虑,不肯以真面目示人,所以源氏也跟着隐瞒起身份来。源氏与夕颜密会多次,可不料出现了六条御息所得生灵,埋怨源氏与下等女人交往,便袭击夕颜,使得其一命呜呼,年仅十九岁。

...


葵姬是一个最让人心疼的角色,她端庄美丽,忠厚贤惠,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与源氏为妻。本以为丈夫年轻俊美,才名在外,定是一桩和和美美的婚姻。可没想到那时的源氏正迷恋上了温柔多情的继母藤壶,对年轻貌美的发妻丝毫不感兴趣。


葵姬恼恨源氏的轻薄行径与无情冷酷,源氏也厌恶葵姬的不通人情。源氏为人多情,对于葵姬也并非真正无情。他也曾为葵姬剪发,赞叹她头发浓密,说到:千寻海水深难知,荇藻延绵我独知。但是转身他便忘记与葵姬的温情,又含情脉脉望着六条妃子了。


8年走婚式的日子,最终因为葵姬被魂灵附体,病势转剧到了尽头。她生下一子后,身体愈发虚弱,虽有回光返照之势,但最终还是离开了。源氏哭泣之哀,异乎寻常,可那却不是因为对葵姬之爱,而是他只见过夕颜一人之死,所见不多恐惧而已。


夕颜与葵姬短暂的一生都以生命无常作为结束,她们不管出身卑微还是高贵,都不曾得到过源氏的一份真心。源氏给予她们宠、爱与情却没有真心。这也是众多女子渴求却得不到的东西。


紫姬算是源氏邂逅的女子中最幸运的一个,也是全书最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源氏在寺庙看见一个酷似初恋藤壶的小女孩,心生怜悯,便将小女孩放在身边养着,并且给她起名叫“紫姬”。长大后的紫姬愈发光彩照人,源氏难以抵挡,便也喜欢上了她。紫姬是继葵姬之后的源氏正妻,她也是源氏最爱的女子。


...

在书的下卷,源氏娶了一个女子叫三公主。三公主去寻猫的时候被一个年轻人柏木看见,柏木对她起了歹心,趁机占有了她。三公主意外怀了柏木的孩子。源氏一开始并不知情,直到孩子生下来他发现孩子与他并无相似才恍然大悟。


源氏觉得自己遭到了报应,因为当年他瞒着父亲与继母藤壶也有一子。后来他才知道父亲原来一直都知道,只不过很爱他,才到死都没说破。源氏大受打击,夜不能寐。


后半部分的故事里源氏身边只有紫姬一人。紫姬因为六条魂魄作祟去世后,他才念起紫姬的好,开始埋怨自己厌恶紫姬嫉妒的那些往事。他心灰意冷,最终出家了。

 

“物哀”文化


“物哀之于东瀛,亦如风骨之于华夏。”《源氏物语》最大的贡献在于为日本“物哀”文化打开了大门。所谓“物哀”就是指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的直观感受,百年来这种文化渗透了日本国民的内心,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基础。

...


在《源氏物语》中源氏在花宴上惊艳一舞,本是一件极美的事,可却留下了“忽尔岁华尽,我身亦将倾”的一行诗,也是书里最后一首诗作。书中还大量描述美人之死,藤壶、夕颜、葵姬、六条妃子、紫姬等。似乎每一个光鲜亮丽、宛如谪仙的美人露面之后都要走向暗淡与落寞,每一场死亡都是美好的、绚烂的。


日本国历史学家家永三郎在《日本文化史》中说:“即使是像光源氏这样,就算是容貌与出身,还是才情与地位,都像是超人一样远远超过寻常人的人物,在命运面前也无能为力。”这便是《源氏物语》真正的悲哀之处。


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雪国》中写过多次同一场景,初夏时“远山慕与夕阳,从峰顶往下,红叶红得愈发鲜亮”,初冬时“远山的红叶已呈锈色,日渐暗淡,因为这场雪,才又变得光鲜富有生气。”这些景物的描写就是“物哀”的一个具体体现,借景写情,分外感人。

...


“物哀”也是一种特殊的美的理念,它融合了许多凄楚伤感的情绪甚至一些禅宗虚无、无常的观念,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作家与作品大多有一些悲观主义在。日本文学喜爱描绘纯爱和一些永恒的东西,非常追求作品的美,这一点与中国要求“真情实感”不同。


另外,日本最著名的活动——赏樱也是一种“物哀”的审美体现。樱花只有短暂的绚烂期,一阵微风吹过,樱花簌簌飘落,滑过少女娇嫩的脸颊。四处纷飞的花瓣,那种飘零和梦幻的美感在日本人心中是无可取代的一种情怀。


花落一瞬,被他们认为是终极之美,这就是这个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之一。


我们常常感叹于“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源氏物语》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关乎风月却不单单是风花雪月,如此多年来受到日本近现代作家的推崇,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意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