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期女导演——贾玲,她的作品平庸但却能够收获如此高的票房和关注度,真的很让人刮目相看。

相比于日本法国那种细腻款的女导演,贾玲用一种“女性”主体(非客体)的讲述方式,赢得了一众女权主义者的追捧。

这也让传统语境下女性就是细腻的两性偏见得以破产,但却又让观众在她本人之外、电影之内找到一种奇怪的破绽——就是——女性作为主体——为什么要凝视自己——为什么当女性成为主体之后——她站在自己已经达到的高度上用一种非女权的方式凝视自己。

也许有一种理由——女性在人类社会中天然缺乏安全感,所以她们无时不刻不在臆想出她们遭受着一种无处不在的危险,以至于在这种可悲的心理阴影下,开始责怪自己的不完美——由此取代了男权,或世俗化男性——女权潜意识把她们自己变成了男性,成为了自己的审判者,对自己进行完全雷同的惩罚。

由此可以看到一种西西弗斯般的宿命,从本质上讲女权永远无法脱离男权而存在,因为她们总在担忧女权会被男权颠覆,她们自己就认为自己比男权脆弱,所以男权总是会被提起,男性总是在被攻击,因为过于敏感和害怕,所以女权总是无时不刻不在堤防一切不安的因子,她们如此紧张、拘谨。

所以当有一种热辣滚烫般的虚假女性主义语境,她们撇下了可能本就不存在的理智,她们陷入狂欢,她们宣泄着怨火。

而没有看到,在她们的言语中流露的不屑和批驳中,并没有男权的存在——男人早就被她们排斥在外——她们真正的身份是成为“假”男性达到高位贬低“真”男性,然后又用她们自造的男性身份顺带贬低了她们自己。

女权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前景很可悲,女权似乎亟待把女权的“女”字去掉,而在权字前面加上“男”字,成为新男权,变成拥有男权的女性主义者——男权寄生体女权。

在这种现实下我们可以看到——女权似乎离不开男权独立生存,因为女权总是在反抗男权的内容,而没有真正成为她们自己,女权没有提供新生的男女体系,而只在反抗男权,反抗男性。

当一个女性的身份是成功者,那么她到底是男权语境下的成功人士,还是女权语境下的成功人士呢?

女权虽然一直想拥有主体性,但却总被裹挟在男权中,不仅是男权在包裹女性主义,就连女性群体本身也在主动跟男权无限拉扯——自己就把男权枷锁束缚在她们自己身上。

并且当一个女性成功了,女性主义者评判她成功的标准却是男权语境下的成功标准,女权主义者评价她成功的时候用的仍是旧体系,这自然而然导致了女权的混乱。

女权或者女性主义究竟是什么?

女权和女性主义有没有对男性进行社会定位?

女权和女性主义究竟是她们自己,还是只是——“反男权”主义?

如果女权和女性主义只是想要男权在社会中所拥有的地位,那跟男权有何区别?

女权和女性主义为什么依旧使用男权的逻辑框架解决她们自己的问题?

这些都很矛盾和混乱!

不仅仅是女权不够女性主义,

而是女性主义者本身潜意识里就保留有男权体系里的价值判断,

另外女权主义者最糟糕的地方就是——她们不只在反“男权”,而且一直在反“男性”。

那么我有一个结论——

女权和女性主义者到底是想成为她们自己,拥有她们的自我,找到她们自己的方向?

还是说她们只想把男人赶走,坐上男权的宝座,成为男权新的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