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对立,女性共情,丢失逻辑,评论分化

挺有趣的,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站不同立场就有不同的态度

不完美受害人就不那么明确了

看到最后似乎受到惩罚的也是受害者

只不过是受害者有了权力、性别是男性,道德上有了天然的排斥反应,造成了一种滑稽的反转

像是在潜意识里无法分清自己是否被强奸了,所以用一种《大象席地而坐》似的解构,在探讨某种社会世俗含义上的命运,这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命运——也就是那种被神呀,未知呀掌控的命运,而是一种已知的,既定的,关于伦理和道德上的命运,你要按照自身所处的角色决定个人对于事情或者条件的反应和动作,当然情绪的表达可能与动作相互排斥,但这才导致“命运”这个名词的合理。

还有很多是我以前思考过的,也就是情感的仪式化——对事物的发生而表现的情绪是自然生发的,但是这种情绪不只是一种,甚至会背道而驰,但是仪式化决定了你选择去表达哪种情感,而选择又有很多外界因素决定,举个例子,就像很多人失恋了并不很心痛,但却会哭泣或者喝个烂醉,情感仪式化就在其中有所体现…

而《不完美受害人》里的赵寻也在问询中一次次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性别身份,在那种不确定有没有被强奸的潜意识中,确定了——自我的、外延的、个人化的针对伦理和道德上的命运,对成功生成了非常“际遇型”的审判。

当她完成了自我受害者的认同之后,她反而有了一丝加害者的意味,在她一次次的转变之后,倒反而让这部剧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让所谓的“加害者”变成加害者的同时,也失去了一种角色的多重对调,消磨了普通观众对于“不确定受害者”的同情,而激发了“加害者”的不确定性!

最后的结局似乎烂尾了,又似乎没烂尾,之所以说烂尾——是因为强行的偏袒女性的结尾,让女权的“严肃性”得到了讥讽,变得廉价;似乎没烂尾——是因为好像女权偏爱这种无逻辑偏袒女性的情感体验,让许多女性得到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