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4年,今天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这十年最爱的一部文艺片,《观音山》充满诗意,它有一种诗意的绝望,像是藏了很多的情绪和信仰在电影中,总觉得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但又十分隐晦,又平淡。很难去描述这种感受,它带给人的感觉很压抑绝望,但全片又没有过于凸显宣泄点,就像是慢慢坠入深渊,最后一点光亮也没有了。但这种绝望,是释然的,是解脱的,就像死成了生,每一次电影中《蓝莲花》响起的时候像是给观众一个喘息的瞬间。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色调,喜欢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喜欢范冰冰演文艺片时独有的略带神经质的破碎的美感。她在李玉的电影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与疯狂。
我那时觉得,观音庙其实是信仰的象征。在上山之前,他们都是无所事事的青年,都因为家庭里的事情烦恼,迷茫。
酗酒的父亲、二婚的父亲、不受到父母关心的肥皂,一件件,一桩桩,都让他们在这个青春的年纪里,更加的迷茫。
所以他们肆无忌惮,他们近似疯狂的玩,发泄自己的情绪,不管不顾,既热烈又绝望。画面不停的摇曳,火车的轰鸣声伴随着时明时暗的光线,照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面容有些迷茫,又义无反顾。他们爬上火车,任由发丝被风吹起,看起来那么让人着迷。
生与死有什么关系呢,孤不孤独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一起就好了,那样,就算是永恒了。
人总是患得患失,得到的时候会开心会满足,却在得到的同时又害怕失去。因为失去过,所以更加害怕眼前得到的一切是不真实的,如水月镜花,眨眼就没了。
人生太过无常,现在拥有的一切说不定下一秒就会消失。得到的时候害怕,但也更害怕失去,所以干脆什么都不要了。
常月琴在悬崖上跟他们招手,泪中带笑,似乎是放下了。对常月琴来说,活着的意义与死一样,没有区别。
他们一起重建观音庙,搬砖,砌墙,画观音像,就像是重拾信仰。从前可以肆无忌惮的疯,建起观音庙的那刻,竖起观音像的同时,也树起了心里的希望。
地震摧毁了观音庙,几个人之前都是浑浑噩噩的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发泄着一切的情绪。他们坐在建好的观音庙里,坦然的接受一切,在迷茫的边缘游走,寻找人生的意义。
她的崩溃她的绝望,被几个孩子救赎了。但她得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终有一天会再度失去。她不愿意再面对这样的现实,所以选择了永恒的死亡。
活着的时候,她终日面对丧子丧夫的痛苦,听着蓝莲花活在回忆里,短暂的快乐终将散去,她最终还是要一个人面对所有。
她哭着活了这么久,走的时候却面容带笑,一脸轻松。火车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一转眼,悬崖上,已没了她的身影。如她所言,人不应该是永远孤独的。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她会和自己的丈夫、孩子相聚,在另一个世界相遇,得到永恒,长长久久的呆在一起。
电影的最后,三个人又再一次坐上了火车,他们没有像上一次一样放肆大笑,他们躺在火车上,各自有各自的心事,各自有各自的未来。
但至少,他们曾经快乐过。
片尾的镜头是火车驶出洞穴,镜头不停的摇晃,那大片的光亮最终越来越远,希望也越来越远,直到最后的光点消失在尽头。
到最后,也是无尽的绝望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