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由女性新人导演拍摄的短片作品,《游泳回家》的完成度还是很不错的。

以下仅是我个人对本片的一些拙见:

文本

单从文本上说,本片稍显平庸。其实切入点抓得很好,以小女孩努力学习“游泳”——这样一个或带有性隐喻色彩的行为(不知道是不是过度解读)来表现出其对家庭血缘认同的渴望,一度迷茫,最后成长,既生动有趣,又自然流露出孩童的懵懂天真。但一些情节过于生硬:如爸爸带小女孩去学习其他体育项目,劝其放弃游泳,个人觉得从人物动机上看并不通顺而且破坏影片的节奏和情绪;以及爸爸谈及自己的秃头是遗传时,我便已经猜出了最后小女孩会有一场剃发的戏了——这个设计既过于想当然,又有些过于生硬刻意了。

主题还是差口气,如果能把“血缘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处陪伴与关爱”更加强调出来会不会更好?

视听

在我眼中,《游泳回家》是一部视听层面远优于剧情的作品,华彩片段不少。

喜欢短片的美术设计,一是全片以为蓝黄主色调,巧妙将游泳馆的环境色融于美学构建,在较为清新明快的色彩下,更能烘托出单纯动人的童真氛围。

...
蓝黄的主色调贯穿全片

上图(1分42秒到2分钟)段落的镜头语言令我尤为印象深刻,始终在画面下方的水面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烈的视觉压迫感,由此我们更能代入小女孩初试游泳时不习水性,在紧张中摸索的感受。

二是电影一些符号化的美术设计:

...
小丑鱼的符号正是主人公心境的外化

...
类似海葵的打扮,也透露出主角家长对其的关爱与呵护

从美术服装设计,我们便可一窥主角一家间的关系以及主角此刻的情绪,类似这样的小设计在国产电影中非常难得。

再来看看主角一家上台表演之前,导演拍另外几个非血缘家庭的演出时,通过调度也体现出了很深的社会观察与表达:

...

爸爸妈妈拿着稿子念出极其不标准而尴尬的普通话;女孩背稿有感情地朗诵,作出安排好的肢体动作——形成强烈的反差。

...
孩子与父母极其明显地被画面的中轴线分割开了

不难看出,导演用这几个极其简短的片段揭露了大多数非血缘家庭的真面目:看似和谐温馨的背后,实则家长与孩子间仍有着难以消除的隔阂。

正因此,主人公一家之间的真挚亲情才显得越发可贵…

影片对画幅也做了文章:

...
开场戏过后,画幅由窄变宽

...
结尾再次切回较窄的画幅

画幅的切换营造出仪式感和真实感,同时也预示着主角人物弧光的完成——小女孩真正做到了“游泳回家”,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心路历程。

...
最后来说说这个剪辑!非常喜欢

26分20秒,当小女孩准备入水比赛时,导演跳脱剧情内的空间,转而给了一个拍女孩剃下的头发的镜头,意在呈现出女孩脑海中的画面,这一个镜头切换便高级地表现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戏。

声音方面就不细说了…

The End(纪念一下自己第一篇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