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预料,好的导演在续作时必然要更往前走一步,如果第一部是《天生杀人狂》式的故事,那第二部就是对此类以暴力反抗社会的寓言的反思。

反思之一在于暴力反抗社会会让个人成为牺牲品,亚瑟所杀的人毕竟罪不至此,且在无意中他也伤害了完全无辜的人,比如那个小侏儒。还有另一些牺牲品,炸弹炸伤炸死的无辜的人们,以及狂热的青年热切希望“整个城市各处都会发生爆炸”。亚瑟正是在认识到人的生命之沉重(他经历了一件事:监狱里一个支持他的狱友被警察一碰就死了)后才会最终在法庭说出:自己不是小丑,从不存在小丑,他后悔杀了六个人,也才会在后来听到狂热青年的反人类宣言后跳车而逃,他不想成为这样的小丑,小丑逐渐变了味,他想一走了之。不同的为观众所共情的人却又彼此冲突,不同的善好却彼此矛盾,那些不同个体所要活出的自己的人生往往不能兼容,哪怕他们的理由都如此充分。

反思之二在于,不管官僚还是民众,上层还是下层,都从不存在清醒的正义,要么是以愚弄民众为目的,要么本身就是愚民,名人哗众取宠,混混作恶多端,但那些支持小丑的人支持的也不是正义,他们不关心亚瑟,他们关心的只是小丑,只是能在时代浑水里搅动风浪的随便哪一个人物,或者说随便哪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任何一个形象,枭雄般出现后,都会成为他们寄托不满、发泄情绪、追赶潮流的风向标,他们从不喊他亚瑟,他们只喊jocker,他们并不真正关心正义,甚至狂热地希望越乱越好炸掉城市,对于无辜者他们无暇关心,是他们造神又是他们毁神,Lee和杀死亚瑟的精神病人一样都只是乌合之众的代表,是他们杀死了小丑。

没有人真正关心亚瑟,这个从出生就不被关心的人一辈子也没被真正爱过,所以爱具体的人有多难啊。亚瑟和小侏儒一样,他们都是这个社会最底层又最善良的人,而电影悲观地告诉我们:这类人却最不可能有好结局,却最终最可能是被伤害被抛弃的那个,就像最后杀死亚瑟的病人说的那个笑话一样,小丑以前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可现在只剩落魄。而更可悲的是,这些最底层最善良的人也无法互相救赎,看看亚瑟和侏儒彼此对对方无意的伤害就知道了,互为镜像的两人甚至互相只剩下彼此了,可这些希望全然落空。

而在最后,就像那些也许罪不至此却被亚瑟“私法处决”(杀死)的人那样,亚瑟最后也不是在公法审判下领受“公义”的判决,而是在无法判别其正义性的“他律”下接受私法的判决,没有拯救世界的小丑,只有苦难循环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