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性擴展為生靈性,動物們的故事并不是人類的寓言,而是動物們自己,他們不會說人類的語言,它們有自己的習性,它們不是人類的喻體而是自己的本體,它們同樣有充沛豐富的情感,跳出人類中心這點真的精彩,再聯系到挪亞洪水的故事,更能看出去人類中心化而将視角轉移到萬物生靈的創作宗旨,上帝準許洪水中幸存的方舟上不僅有諾亞一家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們,它們才不隻是諾亞的附屬,他們是重要的生靈。動物的故事全篇無一句話同樣有完整的情節有深刻的主旨,且情節對主旨的表現同樣到位,這是對電影影像本體的證明,它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自反性的原電影,完美地體現了電影鏡頭是唯一本質的影像本體論。結尾真妙,自然的起伏帶來不同群體的福禍,但生靈性在于生靈們并不隻樂己之樂,還會憂他之憂,四小隻不像其他三隻狗見着兔子就追跑了,偉大的生靈性,或者說偉大的存在于所有生物間的愛,是對自私天性的客服,是即使無力也存在的憐憫,是在給自己帶來災難的水中看見美麗魚群、水面上看見自省的自己。
無題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影片體現的兩個反思
超出預料,好的導演在續作時必然要更往前走一步,如果第一部是《天生殺人狂》式的故事,那第二部就是對此類以暴力反抗社會的寓言的反思。反思之一在于暴力反抗社會會讓個人成為犧牲品,亞瑟所殺的人畢竟罪不至此,且在無意中他也傷害了完全無辜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