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也许会是近几年最成功的小成本文艺片。它的惊喜程度远超我的预期,极具深意的故事内核使它充满吸引力,却又注定小众。看似披着科幻的外皮,但整个故事的重点却与“科幻”二字不甚相关。
整部电影一直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来回游走,着重体现在拍摄手法上。伪纪录片式的手持摄影风格能更大程度的放大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通常这类镜头都会设计成故事中真实存在的一个人或设备来向观众展示画面。而《宇宙探索编辑部》中,虽然很多镜头是伪纪录片式的风格,却很难去说清“拍摄者”这个角色在故事里是否真实存在。在故事没有丝毫神秘要素的前半部分里,手持摄影的摇晃、失焦、空镜,以及角色对着镜头独白、和摄影师对话的占比都是极高的,而到了电影后半部分越来越多神秘现象出现后,这种伪纪录片的风格也逐渐开始淡化,被正常的镜头渐渐取代,“摄影师”这个角色也逐渐开始消失,不再和剧中角色互动。这种视觉上的渐变很好的引导了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沉浸,让观众先建立真实感,再打破真实感,陷入对故事情节的怀疑,甚至真的去相信这些超自然现象的原因。至于这个故事中是否真的有外星人存在,电影巧妙地使用了一些含糊不清的设计来规避正面回答。你完全可以用一套合乎逻辑的“走近科学”式的解释来理清所有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完全可以去相信这背后是真实存在神秘力量在作祟。亦真亦幻,无法辨别,全凭观众自己去决断该如何相信。
而无论故事本身怎样去解释,其实都不会影响到这个喜剧故事背后的悲剧核心,即看似失败的生活究竟要如何寻找意义。这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译名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唐志军明显就是寻求真经的唐僧;手持可以变长的骨头、头戴象征金箍的铁锅的孙一通,正是孙大圣;无时无刻不在打退堂鼓的秦彩蓉,象征着八戒;憨厚的扛行李的那日苏自然就是沙僧。唐志军作为最虔诚的信徒,一直将外星人视为自己生活的真经。虽然他信奉科学,却只是将科学当做一种宗教来看待。他希望能寻求到一个更高等的物种来拯救自己和自己的同类,替自己回答自己生命的意义,等着他人来救赎自己过去的种种过错。这种对科学以及寻找外星人的狂热正是他逃避自己的过去的方式,而与孙一通的相遇,这一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正是他寻得真经的旅途。他对于自己女儿的死最开始的回应是“不理解、不原谅”,对于艺术和诗歌的态度也是鄙夷和不屑,他只相信自己的神佛才是唯一的意义。孙一通则和他完全相反,没有任何文化的底层农村人,不知道什么科学,写着一些没有逻辑但充满说不出的美感的诗词,从不追求生命的意义,只是单纯地与自己的生活相拥,就如同无忧无虑从不去理会什么神仙佛祖的大圣一样。
影片最后的处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唐志军终于还是自己写了一首诗,送给自己逝去的女儿,还有曾经最美好的日子。诗具体写了什么不知道,当他看着那首诗,字里行间包含的是无数的言语,所以他什么也念不出来,那小小的诗就是他寻得的真经。从此他不再需要去信仰科学,不需要再寻找天外的救赎,他不再是一个永远在西行的苦行僧,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普通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