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斯安德森的電影我隻看過《布達佩斯大飯店》,印象極其深刻。這次《小行星城》又再次體驗到了他獨特的個人風格。三幕式舞台劇+戲中戲的結構,充滿對稱性和戲劇感的鏡頭移動,如糖果色一般的高飽和濾鏡,從舞台切換到幕後時會變到方形畫幅的黑白畫面,華麗目眩的台詞,整體無序、荒誕、瑣碎的劇情。極具藝術感,但又雲裡霧裡。整個故事就仿佛第二幕的幕間,愛德華諾頓飾演的編劇對演員們說的那樣,他希望演員們無意識地進入夢境一般地即興表演,故事不需要考慮邏輯,行事動機不需要糾結,為什麼會這樣發展并不知道,就這樣演下去就好,頗有一種虛無主義的人生寓意感。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肯定覺得自己看這電影純粹浪費時間。
盡管本片的卡司陣容可謂是大牌雲集,在商業和話題度上有着天然的基礎,但全片抛棄叙事性後的古怪和荒誕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使其注定小衆。其對于“生活中的變故不可預知,所以無需嘗試去理解,隻要繼續下去就好”的主題也确實過于缥缈。對于那個演到一半實在忍不住跑到後場去問導演這個角色為什麼要這麼演的演員來說,得到一個頗具禅意的哲理答案或許确實充滿啟發。但對于看這場舞台劇的觀衆來說,唯有感到自己完全被排除在外,無法從這場表演得到任何反饋。電影本身就如同電影裡這場戲劇一樣,本就是編劇和導演的一場實驗性質的行為藝術,觀衆并沒有被納入考慮的範疇。
一場不應該有觀衆的表演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華納親手葬送的DCEU不算體面的蓋棺作
平心而論,這次《閃電俠》上映的環境非常差,DC的口碑和路人緣已經降到了極點,DCEU破碎的故事和混亂的劇情順序讓《閃電俠》作為一個需要前作門檻的電影本身就非常被動,再加上主演在戲外的個人問題遭到抵制,全程沒有主演參與宣發,導緻整部電 ...
一路西行,卻發現真經就在心中。
《宇宙探索編輯部》,這也許會是近幾年最成功的小成本文藝片。它的驚喜程度遠超我的預期,極具深意的故事内核使它充滿吸引力,卻又注定小衆。看似披着科幻的外皮,但整個故事的重點卻與“科幻”二字不甚相關。整部電影一直在“真實”和“虛幻”之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