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师几近波折的电影《一秒钟》,终于登上了大银幕,抱着期待的心情去看了这部电影。这次电影题材上还是导演一贯擅长的文艺片,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底层小人物的艰难岁月,是张艺谋导演献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也是其表达对以前胶片时代的一种怀念。可能因为题材敏感的原因,迟迟未能定档,在经过一系列的删减补拍,得以面世。
这次的《一秒钟》把故事背景放在了70年代的中国西北荒漠上,讲述的是张译饰演的从劳改农场越狱出来的逃犯,长途跋涉前往偏远的农场,只为去看一场电影——看看胶片里出现的去世女儿的影像,中途结识了屡次捣乱,想要偷取胶卷的女孩刘闺女,在经历重重困难,最终得以见得女儿生前的影像,解开多年心结,完成对自己和他人的救赎。
电影开场,出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黄沙漫天的荒漠远景,一个瘦弱的身影逐渐映入眼帘,独自在沙漠里跋涉,伴随着呼啸的风沙声,电影正式上演。
在过去国家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不成熟的年代,世人皆苦。人们经历太多的不幸与悲痛,正因为他们怀着对某件事情的执着,给与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勇气。正如电影里的几位主人公也一样,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
张译饰演的男主,是一个从劳改农场潜逃出来的逃犯。越狱的目的不是简单为了自己的人身自由,而是为了去看女儿生前留存中新闻简报上的影像,即使这个画面只有短暂的一秒钟。期初男主给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暴躁易怒,是人们眼中的“坏分子”,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开始渐渐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也开始理解他的苦衷。
文革期间因为冲动和造反头子打架,被诬陷入狱劳改,妻女也也因此断绝了和他的关系。后来女儿因为意外去世,他得知22号新闻简报上有自己多年未见女儿的画面,毅然拼死逃出劳改所,前往二分厂去看女儿身前的影像。中途他也遭遇了种种的困难,碰到偷窃拷贝的刘闺女,范电影的怀疑盘问,以及胶片的损坏,他总是执着地去克服这些困难,即使手段粗暴了一些,他也毫不在乎。
但他也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在得知刘闺女苦命的身世后,他便开始同情眼前的小姑娘,为她和分厂的坏小孩打架出气,替她向范电影要了一卷胶片,以及最后刘闺女被保卫科误会殴打回头去解救她。可能也是因为父爱泛滥,多年未见女儿的他把刘闺女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想要弥补自己对于女儿的亏欠。
再看刘闺女这个角色,年幼父母双亡,跟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姐弟两人的名字也是派出所随便起的。作为姐姐,刘闺女承担着家长的责任,照顾疼爱弟弟。弟弟勤奋好学,因为不小心烧坏了借的灯罩,为了让弟弟安心,姐姐逼不得已去偷电影胶卷。后来在面馆油泼面也舍不得吃,装进饭盒带给弟弟吃。在偷胶片的时候遇到了追寻女儿生前影像的张译,在发生了一系列小冲突中,也渐渐信任同情眼前的这位执着的大叔,也不再嘴上一口一口的坏分子称呼他。最后,在男主被保卫科押送的路上,也拿着送给她的灯罩向他招手感谢,目送着他离去。
最后再看范伟饰演的范电影,作为二分厂的放映员,范电影有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热爱电影工作,放映电影几十年从没出过事故,深受二分厂群众的尊重与喜爱,就连去面馆吃面也比别人多一勺油辣子。后来胶卷损坏,也组织群众做抢救工作,每个步骤都严格把关,例如用烧开的蒸馏水擦拭胶卷、用扇子徐徐地烘干胶卷等等。可就是一个这样兢兢业业的电影工作者,命运也还是跟他开了玩笑,唯一的儿子幼时误吞了冲洗胶卷的清洗液,烧坏了脑子,只能做放驴的工作。为了晚年保住这份放映员的工作,还要讨好保卫科的干部,避免无能马虎的后辈抢了他的工作,破坏他神圣的电影工作。
电影中那个只有一秒钟镜头的男主女儿,电影里虽然没有正面讲述她的故事,但从里面角色的对话中也能了解到她背后的故事。在那个特殊年代,显然她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有着劳改犯女儿的身份,只有拼命努力干活,争取荣誉才能消除父亲的影响,这与导演之前的作品《归来》有着相似的情节,都是同样怨恨劳改的父亲,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电影虽然没有明说男主女儿的下落,但我们也能猜测女儿应该因为争取劳动标兵时,发生意外,离开了人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主对女儿有着如此之深的执念。
电影结尾时,在保卫科押送男主返回途中,由于发生了冲突,存有女儿影像的胶片也被保卫科人员无情地扔在了荒漠上,随后跟来的刘闺女捡了装胶片的袋子,男主误以为其捡了胶片,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误会中给了男主一个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即便在平反以后,男主回到二分场发现是个误会,胶片早已随着风沙淹没在这无尽的荒漠之中,男主也没有当初的暴躁和愤怒,取而代之的是微笑着释怀,那些年的委屈和不甘也随着胶片消逝在风中。
电影里多次营造父女关系,一是张译对死去女儿的执念,在历尽重重困难,发现自己女儿在电影镜头里只有一秒钟的画面,没有得到满足,一遍一遍地观看新闻简报,一次次等待着女儿出现的一秒钟。正如他所说,一秒钟太短,不够。二是男主角和刘闺女间模糊的父女关系,双方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都失去了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亲人,在潜意识里都把彼此当成可以信任依靠的亲人,张译对刘闺女表现出的同情与关心,也是一种弥补心里对自己女儿的亏欠,释放出多年未能补偿的父爱;刘闺女把男主当成可以依赖的父亲,从中获取未曾拥有过的父爱。三是在男主和刘闺女被保卫科捆绑后看《英雄儿女》时,电影里出现了父女相认的场面,随后镜头又切到观看影片的二人,说明他们也被电影里的父女情所感动,也渴望像电影那样找回自己缺失多年的亲情,也暗示了银幕下两人存在在一种紧紧相依的父女之情,当然这与电影本身父女亲情的主题也遥相呼应。
在以前物质贫乏的年代,电影作为一个消遣娱乐的工具带给老百姓们欢乐,丰富充实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西北条件艰苦的荒漠地区,通讯交通都极为不便的情况下,看电影更是一种奢侈。老百姓也是翘首以盼,一大早都集中在礼堂面前,向放映员递烟、送吃的,只为留个好位置。每当大银幕树立起来的时候,人们便欢呼雀跃,戏院里回响着源源不断的欢声笑语。可神奇的是,在电影放映的那一刻,所有的喧闹声都戛然而止,人们仿佛进入了大银幕里面,沉浸徜徉在电影世界,试着与里面的角色共情,体味着电影里的百味人生,我想这可能就是电影艺术独特的魅力吧!
在想起我们年幼的时候,在炎热宁静的夏日夜晚,每当村口搭起大银幕,便会兴高采烈地小伙伴拿起小板凳,乖乖的坐在银幕前,一边吃着小卖部的冰棍,一边看着精彩的电影,脸上满是纯真的喜悦。当电影放映结束,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搬着小板凳回家,伴随着一种莫名的美好进入梦乡。长大以后,露天电影也渐渐消失,大家已经习惯在家独自用着手机或是电脑看着电影,但也感受不到那种来自童年的观影喜悦,只能在自己的记忆里去回味和感动那个属于我们的美好年代。正如我们对电影的热爱,不是短暂的一秒钟,而是漫长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