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是我們人類生存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能帶給我們光明與溫暖,在它的腳底下我們能有活着的感覺,可有時候它對于某些人而言,也會是一種負擔,從不間斷地暴露在陽光之下,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充滿着壓迫感。
《陽光普照》是由台灣導演鐘孟宏執導的一部家庭文藝片,在2019年金馬影展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2020年豆瓣年度評分最高的影片。影片主要講述一個普通家庭在遭遇一系列變故以後,父母子女之間是如何扛過悲痛,相互理解釋懷,攜手重新面對生活的故事。
電影開場就在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下,在大雨滂沱的夜晚,兩個少年穿着黃色的雨衣,急促地走進小飯館,随後就是一刀砍掉一個人的手臂,呈現出鮮血淋漓暴力場面,與背景音樂形成鮮明反差,也為後面的故事正式拉開序幕。
父親阿文是一名普通的駕校教練,常年在駕校訓練學員,忽略對家裡兒子們的關心,面對叛逆、愛闖禍的小兒子阿和,更是恨鐵不成鋼,阿和因為砍人進入輔育院,也從未前去探望過他,在心裡早就放棄了這個兒子。還有一個品學兼優、聽話懂事的大兒子阿豪,阿文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阿豪身上,一心希望兒子考上一流的醫學院。就連在外與人談論到阿豪時,也都是自信地說他明年上醫學院。
阿文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式父親,不善于于子女溝通,更沒關心過孩子的心理成長。他做人總是奉行着駕校裡那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原則,并把這套原則強加于阿豪身上,殊不知這套原則帶給阿豪過多的壓力,像一個無形的枷鎖束縛着兒子的内心,成為間接害死他的罪歸禍首。在失去大兒子後,阿文隻能把所有心思放在不争氣的小兒子,再看到阿和多次被菜頭騷擾後,擔心兒子再次誤入歧途,殘忍地對菜頭痛下殺手,以一種極端病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父愛,以犯罪的手段換取兒子平靜安穩的生活。阿文是一個失敗可悲的父親,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輸到自己兒子身上,渴望兒子成人成才的他,從未了解過他們内心真正需要什麼,最終導緻兩個孩子的悲劇發生,令人唏噓。
許光漢飾演的大兒子阿豪,是一個外形帥氣、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是父母眼中的驕傲,同學眼中的榜樣,像一個太陽一樣溫暖照顧身邊的所有人。可這樣優秀的一位少年,也有他不為人知的一面。阿豪從小在父親的期望長大,承載了太多窒息的父愛,就像一個明亮的太陽,24小時永不間斷地照耀着他,令他身心俱疲,以至于活得沒有自我,卑微渺小地活着,乖巧懂事地讓人心疼。
阿豪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不想讓父親失望的他,甘願去補習班複讀。在班裡他也是孤獨的個體,以一種衆人皆睡我獨醒的狀态生活,即便後來郭曉貞走進他的生活,給了他短暫的溫暖,可她也沒能走進他的内心。小貞在他眼裡終究和普通人一樣,不理解他那個詭異的司馬光故事,也沒能回答他在動物園裡提出的問題,隻是他生命裡的過客。所以,他還是像那個孤獨的司馬光那樣,躲在自己的“水缸”裡,等待生命終結的那一刻。
阿豪把所有的好都給予别人,都不曾留一絲溫暖給自己。連最終自殺前,也默默收拾好房間的一切,不想給他人造成麻煩,選擇平靜安詳的死去。阿豪永遠替别人着想,但身邊卻無人注意到他内心的孤獨抑郁。他的離去,無疑是對這個破碎的家庭一次沉重的打擊。
小兒子阿和,似乎與哥哥有着極端的反差,外表其貌不揚,矮小瘦弱,可能也有嫉妒優秀的哥哥的成分,阿和性格也是極為叛逆,在學校也是經常與人打架。也是由于他一時的沖動,讓好友菜頭砍掉欺負他的人的手臂,面對警察的審問,也是把所有責任推到菜頭身上。在進入輔育院教育,也依然與舍友打架鬥毆,不思悔改。直到哥哥地意外離世,内心有了一絲觸動,反思自己的過去,開始浪子回頭。阿和與哥哥相反,總是暴露在黑暗之中,得到的陽光太少,被給予的父愛太少,隻能一味地通過反抗叛逆來尋求自我的價值,滿足自己空虛的内心。
菜頭也是本片極其出彩的一個角色,作為阿和年少的好友,在阿和受到欺負時,二話沒說就去幫好友出氣,砍掉對方的一隻手,為此也付出了五年牢獄的代價。出獄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就去尋找阿和的下落。他是發自内心把阿和當兄弟,但因為阿和把罪過去都推到他身上,以及從未去監獄探望過他,菜頭的内心是憤怒與不甘,所以才會一次次地去打攪阿和的生活,通過找他的麻煩以及心頭的怨恨。 菜頭的扮演者演技也是十分出色,最厲害的地方,在于他每次與阿和以及陳伯伯交談時,眼神裡都充滿殺氣與狠勁,感覺每次都要爆發時,總能強忍着轉化為微笑,心平氣和地與對方交談,讓對方處于一種尴尬的鏡況。
但在電影裡很多細節裡可以看出,菜頭還是在乎阿和這個朋友,例如他在阿和客戶的車裡準備抽煙時,猶豫了一會,然後決定出去抽煙,這個細節就可以反映他的阿和的情誼依然尚存。也正是這一絲的情誼,讓他丢了自己的性命。
菜頭的命運終究還是可悲的,他的生命裡缺乏陽光的照耀,不想阿和還有沐浴在陽光下的機會。他也渴望被愛,得到别人的關心。但即使在他唯一的好友阿和眼裡,不過他隻是一個愛找麻煩的人,對他充滿着厭惡與不屑。在阿和父母眼裡,菜頭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混混,希望阿和離他遠遠的。他也隻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的死亡,就好比一個蝼蟻的逝去,無人在意,頂多隻能是别人日常交流的談資而已。
電影的英文名取得非常巧妙,“A Sun”諧音“A Son”,也就是一個兒子,貫穿了影片的一個主題,以前在父親眼裡,隻認可品學兼優的大兒子,所以别人問他有幾個兒子,他可以很自信地說一個。當大兒子跳樓自殺後,隻剩下個不争氣的小兒子,别人問他隻能依舊回答一個,因為現在他真的隻有一個了,這反映了一個中年父親的無奈與辛酸,他隻能默默地躲在遠處,用盡一切手段去守護着小兒子,彌補其多年未給予阿和的父愛,即使這份父愛沾滿了血腥與罪惡。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八個字多次出現影片裡,無論是父親送給兒子的筆記本上,還是在駕校的每個角落,它是父親一輩子為人做事的準則,父親認為,人生就像一條路,隻要握緊手中的方向盤,穩穩地開,人生的路就會平平安安。可現實卻極為諷刺,父親秉行的準則,并沒有帶來家庭的和睦美滿,這個脆弱的家庭反而一次次地遭遇不幸,在家人眼中,這八個字隻是個笑話,隻會帶給他們無盡的壓力與煎熬。這也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共性,在傳統意義上,父愛深沉如山,難以像母愛那樣直接的表達,父子之間日常相處更多的是尴尬的囧境,很難留意到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長,往往不幸就在其中滋生蔓延開來。
電影裡很諷刺的是,一家四口從未同時出現過,唯一一次還是在阿豪的葬禮上,以陰陽兩隔地方式團聚,反映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家人之間似乎存在着一種難以逾越的距離感。我們往往看到的家庭是溫馨美滿,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而阿文的一家充滿着危機感,家人之間有着一層隔膜,都難以走近彼此的心。在大兒子去世以後,父親和阿和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父子之間的關系變得緩和,這個破碎的家庭迎來了短暫的溫馨。
電影裡兩次出現烏雲掩蓋天空的鏡頭,一次是阿豪跳樓自殺前,另一次是菜頭最後下車抽煙前。正如小說裡常見的場景,月黑風高殺人夜,看似平靜祥和,實際暗流湧動,這也是導演精心設計的鏡頭,它起到過渡情節的作用,暗示接下來會有大事發生。
很喜歡阿豪在動物園裡的那段獨白,在平靜舒緩的配樂下,搭配阿豪在陽光下行走以及動物園鬧市街頭場景的鏡頭切換,營造了一種很有深意的哲理氛圍。阿豪向觀衆透露了自己深藏多年的心聲,他認為世界最公平的就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白天與黑暗各占一半,世界萬物都在它的光芒照耀下生存。可所有生物都能找到一個陰影,用來躲藏熾熱的陽光。可唯獨自己24小時,永不間斷地在陽光下照耀,明亮溫暖,陽光普照。這裡也首次明确照應了電影的片名,點明了貫穿全片的“陽光普照”的主題。
電影全程出現了多次陽光照耀的場景,無論是阿豪在陽光下的漫步,阿和在陽光下自由奔跑,還是父母在山頂陽光下和解擁抱,以及阿和載着母親在陽光下騎着自行車的場景,都有着各自的含義。陽光對他們都産生了微妙的影響,對于阿豪,它是一種負擔與壓力;對于阿和,是一種新生的象征,是他對生活的希望寄托。對于阿文跟妻子,是彼此體諒理解的橋梁,是溫暖彼此的源泉,更是是這個家庭恢複生機的開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晴。生老病死本就是大自然亘古不變的規律,再難過的事情也終将過去,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學會放下悲痛,勇敢地向前看,珍惜身邊所愛的人,繼續彼此平淡的人生。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享受太陽溫暖的同時,擁有一個“水缸”掩蓋曾經受過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