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wni Han

洪尚秀第31部电影的韩文片名有种微妙的含糊性,英文译为A Traveler`s Needs。作为短语,여행자의 필요虽然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单独使用필요的名词形式来表示“需求”则相当少见。起初看到这个韩文片名,我不确定它的意思是“旅行者的需求”还是“需要旅行者”。这已经不是洪尚秀第一次玩不同语言的片名游戏了,他2005年的影片극장전英文片名是Tale of Cinema,中文则是《剧场前》,这两种解释都是对的。但여행자의 필요和A Traveler`s Needs之间的差距远不止游戏性这么简单。电影究竟是关于旅行者——伊莉丝(伊莎贝拉·于佩尔饰),一个首尔法语教师的需求,还是关于她满足了身边当地人的需求,这是影片留给我们去想的问题。

剧场前 (2005)7.42005 / 韩国 / 剧情 爱情 / 洪常秀 / 李己雨 金相庆

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伊莉丝在给学生上神经质的语言课。她不用教科书,而是让学生详细讲演奏乐器、对父亲的想念、还有看到有人向石头鞠躬时的感受;然后她在索引卡上记下他们回答的法语单词。她的第一个学生是个名叫伊颂(金承允饰)的年轻女孩,这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对她很受用,但她的第二个学生元珠(李慧英饰)是一个更年长的已婚妇女,她则持怀疑态度。元珠问伊莉丝她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她解释说,学习一门新语言真正的目的不是认识更多单词,而是由心去理解。这些课都是用英语上的,而伊莉丝、伊颂和元珠都是“门外汉”。影片中常出现通用且笨拙的英语对白,这已是翻译和误译的产物。在学生语焉不详的回答中,伊莉丝记录下,并将她对于这些情感状态的感想翻译成母语法语,这也是另一种翻译行为。洪尚秀的电影中,我们对于他人感受的看法只能是近似的,印象式的,就像试图去理解彼此的话语一样。每节课上,洪尚秀都会插入一个学生视点下的镜头,略微失焦,似乎在表达,我们能够掌握的并非物体本身,而只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感知。

当然,翻译也是一种主观上近似的行为。伊莉丝、元珠和元珠的丈夫(权海骁饰)参观了一座佛寺,他们发现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尹东柱诗文的前言。尹东柱是朝鲜殖民地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冒着生命危险用母语写作。丈夫用韩语大声读着这首诗,伊莉丝则在读她在网上找到的神学家权赫利严格直译的英文译版。与此同时,英文字幕中的版本则是洪尚秀和字幕制作人达西·帕克特不那么生硬的翻译。权赫利将前两行译为“直到死亡那一天,仰望天空/愿没有一丝惭愧”,忠于韩语中省略代词的普遍趋势。而另一方面,洪尚秀和帕克特则译成“以便我仰望天空/无愧于我最后一丝气息”,通过引入第一人称独白,放大了原文的忏悔精神。洪尚秀和帕克特的版本并没有否定权赫利的直译,但两种英文译本的结合让尹东柱的诗如雕琢一般,两种诠释均揭示了语句的不同面向。

两节法语课过后,伊莉丝回到了她和年轻诗人仁国(河成国饰)同住的公寓,他与她的关系既有浪漫柔情,还有师徒之情。仁国妈妈(赵允熙饰)的突然造访打断了他和伊莉丝亲密的交谈,伊莉丝只得赶紧离开了公寓。妈妈开始盘问儿子和年长许多的伊莉丝之间的关系,此刻的对话是用韩语进行,两个角色用共有的母语交谈,变得更加精准,出现了复杂的概念和更广泛的词汇,但却始终未能迎来共情的迷人时刻。

妈妈执意觉得仁国对伊莉丝几乎一无所知,还得出了一个具喜剧色彩的弗洛伊德式定论——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母亲。他说他非常欣赏这位在“俗世中寻求启迪”且“真诚生活”的女性,他表达“寻求启迪”的韩语有着明显的佛教色彩,把伊莉丝说成了一个圣人。听着儿子荒唐的回答,妈妈要他将“真诚地生活”与“充分地生活”区分开来。在多次尝试用不同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后,他最后只能露出困惑的表情。仁国出来寻找伊莉丝,发现她睡在岩石上,失焦的特写镜头对准她的脸,这对于常用中景镜头的洪尚秀来说很罕见。仁国似乎已决心止步于对伊莉丝的模糊印象。没有打探她神秘的过往,他问她有没有喝马格力酒,是伊莉丝很喜欢的韩国米酒。也许他所寻求的正是这种停顿且费力交流的启示性亲密,而这种交流模糊了需求与被需求之间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