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常好。固定长镜头的好处不在于“固定”或者“长”,而在于“凝视”的力量。凝视的内容,凝视的角度,以及这些凝视性镜头是否能在时间维度上穿透二维平面的三维幻像,使之在叙事上能组织出世界与内心的图景。并且,凝视性的镜头通常都饱含情感,并在大全景中给出较多空间背景,以期在语境中呈现处境。
2/故事的层面很简单:一个18岁的女孩不愿出嫁(在普遍的童婚风俗中,18岁已经是不可容忍的晚婚,村长的话“你母亲在你这个年纪已经生了四个孩子了”)。电影拍于77年,是巴列维国王当政的伊朗世俗化时期,村庄里在讨论建新房,女孩和男孩一样去上学。她经受来自于父母、其他女性村民、村长、来求婚的人的重重压力。当某一天母亲告诉她第二天又要人来相亲,让她围上粉红色围巾时,第二天她忽然疯了,用围巾扑打院子里的鸡。大家认为她被邪崇附体了,请了个人为她进行了驱邪仪式。最后烧了她的衣裳。与结婚对象(能给她提供有两扇窗的房屋/3件衣服/2双鞋子/好像还有个电视)的婚事讨论还在持续。
3/电影前半部分非常安静地呈现了她的作息与劳作:做饭、缝纫、打水、去地里干活。家途四壁。电影简单地表明男性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女性只有生育与家务。
4/她是一个沉默的“觉醒者”,她没有任何的朋友与支援,孤独,辛勤,偶尔在地里劳动时解下围巾透口气。如果一个人生于既定的命运中,作为奴隶,作为工具的命运,她没有任何反抗命运的可能,她也许只能在命运的深井里,摸索到一种习惯于稀薄的空气,习惯于黑暗中的生育与劳役的生活方式。但也许在时代的缝隙里,她得到一个松动点的契机,让她没有那么快地掉下去。但是,那么多人在井口推她,已经掉下去的人在呼叫她,嘲笑她。
5/很喜欢忽然下雨时,她在河边的小树林中脱下衣服的裸露镜头。她是她自己。
自由是每一个还没被彻底异化与规训的人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