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过程中想起很多事。

想起来和父母住在一起时,会被关在门外。对着黑漆漆的楼道哭泣。

想起来和母亲住在美甲店时,经常被关在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就这么看着一个傻小孩站在街道上放声大哭。

想起来小时候,无数次在父亲母亲的争吵声、殴打声和遍地的狼藉中下跪哀求。我现在还能回想起,白瓷砖地冰凉的触感和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碎片硌着自己腿的感觉。

想起来小学时,大家的语文都考了四五十分的那个下午。放学的队伍格外沉闷,还有隐隐约约的抽泣声。而考了六十整的我,回到家里也不出所料的被父亲毒打了一顿。然后父亲让我面对着墙跪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蓝色的闹钟,指着我的头,让我跪一个小时。

想起来初中时,自己也“割手”。血淋淋的伤疤带来的灼痛只让我觉得心里莫名很爽,真的很爽。是一种让心里的疼痛转移到了表面,从而可以发泄出来的爽感。

想起来要上大学的前一个晚上,因为我想要把一部分行李寄到学校,父亲和我大吵一架。那时我刚好正在收拾东西,只觉得很多东西从父亲的手里向我飞来、砸在身上。不知不觉,我感觉眼前发黑,鼻血就流下来了,我擦了一手的血,父亲走了。晚上他醉醺醺的回来,我听着他在客厅,和不知道哪个女的打电话说的污言秽语,只觉得怎么腿间那么疼。打开手电才发现,腿上全是大大小小的血痕。原来是侧躺着,所以大腿并拢时蜇到了伤口,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砸出来的伤口。

但是这些远没有什么,最恐怖的并不是受伤,也不是因为受伤而变得偏执。

而是你忘记了你为何而受伤,也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偏执。

“孩子,你现在是个人样了。虽然你还没有赚钱的能力,但你已经长大了,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回本和盈利的可能了。”

“而且你已经懂事、记事了,所以我怎么能不收敛我对你的恶意呢?”

“所以啊,你看我现在对你这么好,而你却那么孤僻、偏执、冷漠、任性,这就是你的罪孽。”

“你不能只记得我们以前对你的不好啊,你这么揪着过去不放这就是你的自私了。”

所以你也开始认为你是有罪的。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别扭,你只觉得周围好像早就没有了以前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可自己为什么还是那么恐惧?

“是你太敏感了吧,是你想太多了吧?是你的罪吧?”

“是你的罪。”

这部电影还让我很有共鸣的一点是,过去有伤痛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准备好。

所以你能做的,说低级一点就是适应孤独,说高级一点就是学会独善其身。

不要去招惹站在阳光里的人,你除了伤害他们什么也做不到。电影里的林雪儿就是一个例子。

林雪儿说:“可你好像从不开心。”

让我想起有一个人曾经对我说过,我在笑着,可眼睛里却没有一点笑意。

也许你是曾带给他们快乐,但最终带给他们的伤害只会比快乐更多。

我并不是自贬,也不是说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不配得到幸福。只是想说,在我们根本没学会怎么去爱人之前,就不应该去招惹别人、给别人带来伤害。

其实大多数原生家庭的痛都属于“钝痛”,这种痛更加广泛,也更容易让人共情。这部电影的“痛”相对于“钝痛”来说却更加惨烈,导演却反而只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整部电影看到最后也只感觉是单纯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并没有深入剖析,而只是隔靴搔痒。

但还是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好好哭了一次。先入为主地代入了哥哥视角,最后发现那位“平凡的大人”是弟弟,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反转。

也许我永远也不会准备好,也许我还是很想死,但我还在努力活。

夜深了,明天还要早起去努力,早点睡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