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尔这个女孩与黑猩猩的故事,我从小就知道,那时我们翻译为珍妮.古道尔,我更习惯旧译,下文中珍和珍妮混用,指同一人,我未曾想过几十年后还能在电影院看到她的纪录片,不禁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围绕人物描写的叙事很流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饱满。如果是一般的纪录片,可能重点就在珍妮不断获得事业成就——黑猩猩动物研究的各种突破上。与想象中稍有不同,观影后出来查了下,导演是好莱坞美剧、电影、人物纪录片多栖导演,塑造人物是影视导演的拿手好戏。电影主要是资料剪辑,结合部分对于珍的专访来构成90分钟标准片长的纪录片。

传统纪录片更注重还原,用大段的视频,讲解话外音和工作照片组成,一般是按资料时间顺序;本片导演更善用剪辑,把人物攀爬与叙事、动物表情与人类情感串联起来,用影视剪辑形成影像故事,让本来漫长枯燥的纪实变得生动,导演把时间线后期拍摄的视频剪到前面的故事中,形成全程跟拍的假象。实际上,当年珍的首席摄影师,也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在珍做出一定成绩,获得学会资助后才到来的她的身边,珍的前期肯定没有视频,导演把后来拍的视频剪到前面作为叙事影像片断,没有使用采访其他人物的对话方式来展现这一过程。

导演在整个叙述中,把女性主义的主题重点提炼出来,从珍的母女关系开始,直到珍与猩猩逐渐亲近,她的成绩获得认可资助,学会安排的摄影师到来,与爱人相识,结婚,事业上不断突破,生育,为了孩子回归母亲角色的时光,随着丈夫去拍野生动物园的狮子,最终放不下黑猩猩,因彼此坚持自己的工作而分开。

其中母亲给女儿的回信“我亲爱的珍,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这个特别醒目的片段引发现代女性的共鸣,这显然是导演有意识所为,在动物保护纪录片中展现了女性主义的主题,在豆瓣首屏短评的好评中,有过半是女性主义支持者对此充满溢美之辞。影片重点塑造了珍的坚守与孤独,相应的突发事件,以及独立女性的形象,并没有大段野外科考的故事,比如她早期野外患疟疾无医无药,只能在山林中靠身体自愈的事情,这些在纪录片里是没有的,又比如她的第二任丈夫,纪录片压根没提(德里克作为战斗机驾驶员在中东被击落,身体落下残疾,拖着病躯帮珍在叛军袭击后另建了新的研究中心),也许是没有她与第二任的视频,毕竟前任才是摄影师,也许出现第二段感情就会减弱叙事中女性主义的力度,导演作了取舍。珍为保护动物四处演讲也似乎只有一个镜头,影片以她的第一段婚姻作了完整叙事的终结,最后以黑猩猩母亲死在河边,已经半大的小猩猩因为悲伤过度三周后也死去,这与珍的家庭形成了对照,珍的母亲陪伴她来到非洲,支持她的事业,结婚到离婚母亲一直支持她,后来珍的儿子对童年生活存在阴影,始终不喜欢猩猩,在离异后的家庭里长大日后成为造船家,珍象自己的母亲一样支持自己孩子的选择,她的事业追随者只有她的学生们和其他科学家。这个片子存在浪漫化的倾向,对科学研究部分着笔很少,这也是导演叙事上的取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个更象电影的纪录片。

...
...

其实,本纪录片还有其他的重要视点。影片中讲了珍实现梦想的困难起点,她并没有上过大学,受到人猿泰山故事感召,靠着打工的钱才来到非洲。她没有背影,没有专业,没有大学,没有对动物的成见,她就是一张白纸,怀着与动物相处生活的梦想只身来到非洲。当时很有名气的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考察珍的野外技能很是满意,尤其欣赏她对动物的热情,这比一切资历教育经历都重要,要的就是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因此路易斯·利基把旨在揭示原始人类行为模式的灵长类动物研究计划交给她。她在野外不用理会社会上的各种噪音(质疑者认为她外行,不懂科学,不专业,坚持不下去……),最终做出了成绩,为人类学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引入了全新的资料,1965年剑桥大学直接给她颁发了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没错,实践与热衷才是一切,没有考试、没有答辩、没有论文,坚守研究才是一切。她身上发生的一切就是民间人士通过努力走进科学殿堂,她获得荣誉后没有留在城市校园,选择回到丛林,始终不忘初心。这对于中国热衷名校学阀讲究师承门第的那一套无异是种别样的启迪,真正的大学是奋斗的人生,不是一次考试一个名校标牌一个专业背景就可拿出来炫耀的,也不是在狂热的物质追求中迷失焦虑,最终是有梦想的人达到了成就彼岸,纪录片中没有罗列她日后获得的大量荣誉,那些对于梦想的起点来说,一点也不重要。

这让我想起我在阅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的海洋自然史文献图集中,许多重要自然文献与记载来自于非专业人士,然而正是这些人有着海外工作的便利,或仅仅全然出于自身喜爱投入其中,坚持多年后成为领域的知名专家,获得了极大的名望,有些还因与画师共同创作的作品得到不少出版业的版税收入,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及欧洲十分重视自然生物科学的研究,拥有热爱这方面的读者、出版业与协会,形成了科学考察与生存回报的正向循环,富有的爱好者群体、自然生物观察收集、基础科学与院校资助、出版回报一同构成了自然研究事业的社会根基,自然科学在航海殖民、扩大贸易、科学研究方面助推了第一生产力的形成,社会对自然科学的考察不会当作不务正业,民间人士参与严肃科学研究成为知名学者诸此等等,形成了崇尚科学的社会建制,这才奠定了美欧在自然科学领域至今依然领先的世界地位。

...

最后要说,珍的成功也使她成为环境保护的先驱之一,现代环保的倡导者大都是从海洋生物学和动物研究领域产生的,珍妮也与其他自然科学家一样。她创办了“根与芽”环保国际组织;她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曾先后11次访问中国,多次进行动物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演讲。与热衷街头政治的环保秀不同,我更钦佩身体力行实践环保行动的先行者们,在面临气侯变化与日本放射性事故水排海的今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回到了初心开始的地方,与世界的生物们活在一起,不要因人类的自私让它们的生存受到影响。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 ”——珍 古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