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评!只是我看完第18部伍迪之后的一些观后感…

影片具有伍迪完整风格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伍迪不断回忆童年时的自己,把童年的场景和状态穿插在影片中,我们其实都会有这种意识像水一样流动,没有交接点,以碎片的形式出现的状态。影片很多出可见伍迪对费里尼和伯格曼等的致敬,台词一如既往,调侃、揶揄和暗暗讽刺,他也依旧扮演着那个有些许自恋的话痨喜剧导演,他一直能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坚持下去,不论是多么严肃多么深沉的主题,最后都被喜剧化地呈现,梦境与现实的来回反复,自我和他人的不断斡旋,个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他用他的喜剧手法,让我们在思考到一些问题时联想到他能会心一笑。

伍迪在访谈录里提及:“费里尼的开头是更个人化的,男主人公在梦中体验到一种窒息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非常压抑,他堵在车流之中无法动弹,所以他渴望抽离出来,去飞行,但又被会计师和其他人拖回地面。这是一场梦。但我的电影开头完全不同,是带有某种象征意味的。这两列火车,一列是失意的失败者列车,另一列火车则满载着享乐的有钱人。主人公渴望到有钱人的火车上去,但他无法脱身。最后这两列火车都变成同一个垃圾场里的一堆废料。所以说,我的开场是具有某种隐喻性质的,而《八部半》中的场景则象征着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伍迪在影片中讨论了成熟关系基础:

...

伍迪在影片中呈现的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小笑话:

...

最后是一段伍迪在影片中与“外星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