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跑步时消磨时间的这部剧,结果可爱又充满启发。虽然主角的凪设定为28岁,却让我想起《清单人生》里那位善用小苏打打扫卫生的老太太布里特-玛丽,一辈子都在为丈夫而活的她,在遭遇背叛后不得不直面自己的人生,在不断的反思中,确认了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攀附别人的舒适感诱惑,大胆地选择了去巴黎的人生愿望。

尽管人人都向往自由,但在真正做选择时,却可能随波逐流。攀附他人,并不一定是指金钱上的依赖,情感性或思想性的依赖他人的接纳和认可也是一样的。而《凪のお暇》则很犀利地指出了所谓讨好型人格的腹黑本质,不管是疲于融入他人而隐忍,抑或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而辛苦,或是为了让对方高兴而毫无原则的捧杀,这些行为背后,牺牲精神只是表面,不愿费力打磨自己、并对自己的真实心愿负起责任才是本质。

前半部分的主角凪看似可爱无害,其实没有心。宽容,是因为不关心;乖巧,是因为对自己有利。小聪明似的自我保护,精致的利己主义。而这部剧好就好在,编剧没有为了满足一些观众喜欢嗑CP不管逻辑的恶趣味,让凪继续独自上路,因为改变自己是很难的,成就自己则更无尽头可言。我很喜欢老婆婆最后对凪说的话,我们应该是作为“主办方”之一参与进对人关系中,而非等着被选择的完美商品。等着别人来坦诚相待,等着别人来真心喜欢,等着别人来全然接纳,这等待最后大概只能等到愈加对自己感到茫然、愈加不懂选择的自己。

更何况现实的情况大多是,并不会有两个白马王子或公主非要围着自己转,期待被眷恋只是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对编剧这提示观众还是早日摆脱对“爱的救赎”的痴迷才明智的安排加分。讨好型人格真正该下的功夫是能不因“道路最轻松”而选,而是因为合乎真心而选,如此才不会沦为别人抱团的柴火棒,或是蚕食他人的索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