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写好的影评,现在正式上映了,可以发出来了
太过讨好式拍摄的国产流水工业电影
不如第一部,也不如原作《迫在眉梢》,和《迫在眉梢》不同的是那些碰壁的难处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进行,并且占时长极短的用蒙太奇手法一笔带过,这样观众只能感到这片的重心并不在这里,事实也的确如此,比起原作的对制度本身的批判,本片则选择了设定成强权本身的腐败和黑暗,在这方面上,《误杀2》更像是披着《迫在眉梢》皮的《杀破狼:贪狼》。
国内的电影总是喜欢快节奏和各种反转,为什么就不能稳重的拍好一个故事呢…比起被劫持的急诊室内部本身,外面的发生的事貌似是导演更愿意拍、更想拍的。(更新:思考了一下后,貌似这不是导演更想拍和更愿意拍,而是他只能这样拍,原因1是剧本使然,2是他根本没有只拍这两三个场景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多拍外面,多转换些场景把电影的时长填够去掩饰自己导演功力的不足)
插入了过多的支线令到原本就不够扎实的剧本显得更加松散,而在这个前提上,居然还要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对剧情没有作用的抖机灵式笑点。
而大量的穿插和刻意营造的反转,观众的大脑一边要跟着剧情走一边就无法思考这些安排是否存在BUG和必要性,就有了一种貌似“哦原来这样好牛逼”的错觉。
而且很多戏剧冲突本身的安排,是用发生了发展中的意外这样的形式出现的,举其中一个男主老婆和病危的儿子的例子,男主的经历通过媒体散播出去后令平民令群众对强权愤怒,大批围观的人都被感动站到男主这边呐喊助威,而在医院另一边把他老婆和病危的儿子赶出病房的人,居然同样也设定成了普通群众。而用的居然是“你老公是劫匪”“他是劫匪的儿子”“晦气”这样的理由,镜头一切回急诊室的外围,依然是群众在为男主同情而助威。我想问导演你不觉得这样对群众的安排是很撕裂的么?普通人尚且如此,同在病房的病友却无法共情?
被打得太散的剧情,居然我在刚刚走出影院的现在,对电影的回忆是只剩下了一些碎片的镜头,而对剧情和那些反转本身并没有任何深刻的印象。
一家人的剧情占比过少而且是通过回忆中完成,也让观众对他们的亲情其实没有太深的代入感和共情,所以最后那生硬且刻意的煽情,我泪点这么低的人都居然没有一点泪目…这方面在打着“亲情”“父爱”的口号上,我认为无疑是失败的。
当然如果你喜欢紧张、刺激、多冲突、反转这样的元素,这片还是可以一看的,但对剧情的细节本身不要抱有太多期待就是了。
最后,我对国产电影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蹭前作热度的片名方式真的很厌恶,和没有“追龙”的《追龙2》一样,请问你《误杀2》谁误杀了谁?
电影里面没有被误杀的人,那么就只有电影外面,抱着看误杀进场而被误杀了的观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