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含严重剧透,慎点)
近期看了《边水往事》,不得不说这部剧确实算得上是近年来国产剧中尺度较大的剧集了。无政府状态下的边境、混迹于法律与道德禁区的毒贩、毫不避讳的血腥镜头,也是拳拳到肉地打在了观众的心巴上。一时间,与边水往事相关的话题词冲上热搜榜。而在此之前电影《异形:夺命舰》登上中国银幕,同样也以其较大的过审尺度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其中有个比较有趣的讨论—— #异形吓坏8岁小孩家长投诉影城#, 对于长期“不择手段“寻找资源、游走于版权边缘的外国剧观众来说,《异形》的尺度实属小菜一碟;而对于正值暑假想带孩子外出观影的宝爸宝妈们来说,《异形》确实给到了他们“生命难以承受之惊”。以上两部影视作品关于 #吓人#、#尺度#、 #删减#、 #好敢拍# 等话题讨论的出现,也证明当今的国内观众苦审查久已。但同时也能看出总局的审查制度试图通过适度的放宽来吸引观众打开电视、进入影院,以挽救目前国内这个老生常谈的“影视寒冬”。
然而“适当的宽松”和“被吓到”之间也确确实实产生了一个模糊地带。“尺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或已然成为了影视作品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如今的观众这么经不住吓?为什么在影院明确表示不建议未成年观众观影的情况下,还有家长能带孩子进入影院?我们在讨论尺度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些什么?
一、有尺度,才有看点
《边水往事》强烈的血腥叙事确实打开了剧集的入水口。郭麒麟饰演的沈星从中国来到三边坡,为解救因讨债而被困于勃磨封锁区的舅舅被迫卷入各方势力的斗争之中,在获得吴镇宇饰演的猜叔信任之后,沈星所经历的事件也逐渐升级:高利贷、鸽血红宝石、貘、伐木场、赌场、走毒等,而他与猜叔、但拓等人的情感勾连也随之加深。观众成功打开剧集之后,真正留下来到原因是悬疑案情和兄弟情谊。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得不感叹:在一部尸体堆成山的剧集中竟看出了让人尸体暖暖的情谊。但拓的牺牲也成为剧集的高光泪点,剧里尸体成山,剧外尸体暖暖!仔细探寻不难发现,《边水往事》走的是以真实血腥打开入水口、以悬疑钩子留住观众、以情感共鸣稳住基本盘的路数。然血腥、悬疑与情感皆有尺度。血腥程度过高会导致如今经不住吓的观众闭眼,悬疑钩子过多会让观众直接弃剧,情感浓度过高难免会沦为滥俗。以上,《边水往事》做的都恰到好处。这也正是该剧并没有像《异形》一样在尺度向营销迎来舆情的原因。
尺度会否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其实它一直以来都是,猎奇心理和寻求感官刺激的人性本能使然。近年的影视制作似乎找到了流量的突破口——将故事场景搬至边境或境外,讲述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性上都十分敏感的犯罪悬疑故事,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甚至一些曾经真实发生在国内的社会新闻也被改编至境外。在这一点上,审查方、制作方和观众似乎达成了三方“合谋”的局面。在这种制作模式下,审查方对于影片影响社会和谐的忧虑有所减轻、制作方获准大胆拍摄、观众有新东西看……此类电影的爆火必将吸引大批投资方下场,后续或将进入类型化创作的发展趋势当中,新的流量密码已然形成。而这口题材的红利还能供今天的“影视寒冬”吃多久呢?我们静观其变。
二、有尺度,也有限度
《边水往事》在剧集过半后节奏似乎急转直下,在高能的剧情之后,导演要给观众们一个冷静的时间,细细思考三边坡的生存逻辑。在成功营救出舅舅之后的几集中,三边坡的受害者才真正开始有了话语权。渴望通过教育拯救三边坡的外国志愿者贾斯丁、重新相信爱情准备步入新生活的刘金翠、以为来到三边坡就能日子变好的姐妹花,他们都拼尽全力的在混乱的三边坡寻找能够让自己留下来的理由,人性的光辉似乎在这一刻洒满了三边坡的每一个角落。当然这其中的取舍也可能是因为如今的播出环境有尺度的限定。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好不容易营造起美好结局的假象后,却将其一点点碾碎在观众面前:贾斯丁意识到三边坡无法通过“巧克力”来拯救,在准备离开的时被毒贩一枪毙命;刘金翠摆脱牢笼,却在重新相信爱情时被人一刀划伤;成功营救妹妹,准备带其离开三边坡的苏苏,却突然被告知妹妹离世。这些悲惨结局宛如骤然降临的死神,将包括沈星和郭立民在内的所有人心中的希望扼杀,因为这才是三边坡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对于影片深度的执迷,是中国影视市场一直以来的追求。就《边水往事》在国内影视环境的生存逻辑来看,人性温情和“正能量”是必然出现的,一味的血腥暴力、虎口脱险、营造爽点显然不会通过审核。长期以往,在如此环境之下,观众的观影习惯早已被“驯化”,虽偶有审美疲劳的声音出现,但有限度有条件的影视创作也成为了观众不经吓的重要原因。除了影视创作有限度之外,观众的接受也有其限度。《异形》在国内市场的试水也并非毫无成果,至少让我们明白,想要打开观众对于尺度的接受程度并不能一蹴而就,这还需很长一段时间的政策与制作等各方权力的探索与磨合。
三、有尺度,要有方法
看完《边水往事》之后,许多观众都产生了诸多与剧情相关的疑问:郭立民到底怎么了?得了什么病?粉笔灰到底代表了什么?是不是与毒品相关?为什么最后觉新吞警官突然消失又出现?前面几乎处于缺席状态的警察为什么会在最后如天神降临一般倾巢出动缉拿毒贩?……
剧集的后半段拍的晦涩难懂,对于普遍观众来说甚至还需要通过外部信息的解说来获得答案,理解的成本逐渐提升,在传播角度来说十分不利。或许这也是该剧在豆瓣从起初8.2分稍微降至如今8.0分的部分原因。最终其也无法像去年的《狂飙》一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追剧、破圈爆火。究其原因,是导演为了逃避审查不得已而为之?审查过严?还是观众理解程度有限?我们不得而知。
但回看40年代的美国电影史,彼时的希区柯克也经历着类似的情景。在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之前,《海斯法典》是当时美国电影发行上映的唯一准则。其中规定接吻镜头不能超过3秒钟,而导演为了规避审查,便让他的两位演员小鸡啄米式的每次吻够三秒就开始对话,如此反复,最后整场戏中二人竟拥吻了足足158秒,电影史中最有名的浪漫场景之一就此诞生。这个例子放在这似乎并没有那么恰当,且《边水往事》的艺术水准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或许导演还能再探寻出一种既能规避审查,又能让更多观众理解的处理方式,实现圈层突破。在国内审查制度逐渐放宽的背景下,创作者在寻求突破的同时,如何平衡尺度与叙事的艺术性,避免为了“尺度”而牺牲故事完整性和观众观影体验,将是未来影视创作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回顾前文提到的热搜词条:#异形吓坏8岁小孩家长投诉影城,影片过审的放宽和观影的制度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小孩、家长、影院和片方均遭受了“无妄之灾”。审查方目前期望能通过尺度来拯救市场,而相关配套措施的缺失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仅仅是在海报上标注“未成年人谨慎观看”的力度显然不够。在这方面,早已在多个国家实行多年的影视作品分级制度或许值得参考。但这套制度是否适合如今的国情,确实有待考察;具体应该如何实施落地,也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承担“救市”使命的尺度策略,任重而道远。
四、当我们在谈论尺度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尺度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我想上面的讨论已然给出了一些片面的答案——讨论创作自由、观众的接受限度、以及市场和审查机制的相互作用。尺度不仅仅是艺术的边界,它同时涉及市场规则、观众心理和社会规范,是当下国内的文化语境中各方力量的角逐与平衡。
首先,从创作角度来看,尺度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边水往事》通过大胆的血腥叙事和边境犯罪题材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然而,吸引力并不仅仅来自于血腥或暴力,而是如何在这些感官刺激的基础上,以悬疑、情感等元素稳住观众。尺度的运用不仅需要“有”,更需要“恰到好处”。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衡量尺度的关键。其次,市场和观众的接受程度在讨论尺度时同样重要。在有限的表达空间内,观众们已然习惯了相对安全的情感与叙事。其心理承受力已经有了下限,对其下限的一次次试探也未尝不可。最后,审查制度和市场机制的磨合是我们在谈论尺度时最不可忽视的部分。《边水往事》能够呈现如此“大胆”的画面,本身就是审查制度松动的一种表现。但与此同时,配套的措施尚未到位,也会像《异形》一样,一些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审查制度的适度放宽可能会为市场注入活力,但在放宽尺度的同时,如何建立更合理的机制,避免过度依赖“尺度”作为吸引观众的流量密码,是一个需要更多讨论和深思的问题。
关于尺度的讨论远不止以上这些,而对其讨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如今的国内影视市场重焕生机与活力。希望《边水往事》的出现并非昙花一现。未来,不论好坏,希望各方都能对新鲜作品报以开放的接受态度,因为新鲜作品的出现永远会给“这潭死水”击起延绵不断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