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部剧的唯一念头,如果我在12岁的时候有这样的电视剧作为我的同性恋身份启蒙该多好。性少数拥有性少数自己的人物形象模板,非常非常重要。
本篇不会涉及任何具体情节的剧透,而是对男主角人物形象带来的思考进行讨论。
人的成长,有时来自于经历,有时来自于自己。对于性少数来说,我们总是比顺性恋还多很多课程。这可能是他们难以想象的。我们在和顺性恋一样的人格成长中,还有另一整套多得多的东西是作为酷儿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而这门课几乎没人会来当我们的老师。
比如从小开始我们之中有的人在学校里必须自己学习如何模仿异性恋的言行举止,如何处理父母对自己完全不合理的异性恋性向期待。
步入青春期,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如何处理青春期的激素,如何处理主流世界不接受我们存在的事实,如何处理比同龄人高的多的对独立与"光明未来"和逃脱的需求,如何处理主流同龄人异样的眼光与言语。
如何处理出柜,如何处理和顺性恋拥挤的宿舍,如何处理教室,如何处理恐同的老师,如何处理和同学的接触,如何处理卫生间厕所的隔间和距离,如何处理自我迷恋与攻击。太多了,写都写不完。
最重要的,如何处理我是谁这个问题,性少数总是有或大或小的疑问。
对很多顺性恋观众可能很难相信,这个电视剧里第一集就分手两个人的男主角,看起来一点不"纯洁"的男主角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起码经历我上述问题的几亿倍问题,才能变成那个样子。
????是的,即使是一开始那么不成熟的他,也几乎是一个在我看来非常厉害的人了。拿我自己做对比,我连第一集都做不到。
比如主角第一集前5分钟能做到的:
1.搭建网络社交平台
我很少自拍和拍照,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在这个问题之前还有,服美役,他者化审视,一堆问题问题。我每一次尝试搭建社交页面,都会觉得烦躁,不安,且感到一种强烈的将自己按入模板化形象的不适配和为他人审视眼光改变自己的让权感,还有对自己外貌衣着甚至背景板,都会感到一些焦虑。
2.顺利在酒吧找到自己的社群。
比如我第一次真实情况是即使当时同行有两个女孩给我打气,在我走进给吧的第一秒看见一堆各种形体男人瘫在舞池入口前,香水的味道和男人的酒味瞬间踩开我的自恋恐惧和社交恐惧,混合着对酒吧社交场的极度不适,我们瞬间转头去了隔壁酒吧。
3.性经历。可能对很多人很难想象,但其实酷儿群体的性知识科普比大众更加去缺乏。????这是在去年我找到一个网络酷儿游戏群里才了解到的事实。而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拥有开放的性意识,并习惯性经历主导的社交体验。
我并不是真的企图去对比,而是企图以我真实面对这些问题的体验告诉任何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仅仅这三步其实也有真实环境中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比如有的人不喜欢喝酒,有的人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有的人对性态度保守,这些价值观的分歧是真实存在的,有些来自于自己,有些来自于我们的异性恋家庭。
即使是前几分钟,已经有非常多男同性恋者需要适应和解决的另一层男同性恋社交刻奇,范式。就好像你需要换乘3趟列车才能到达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价值观车票,男主已经适应了这些东西,而有的人可能还不想服从这些列车的车票。
和耽美小说里的香香软软,双强,什么之类的设定完全不一样。这个原因很简单,在普通人身份带来的问题和性少数身份带来的问题,大部分都会重叠,冲突,让本来就不好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又拿我自己举例吧,我曾经有很多标准的好学生心态,这种心态正是因为长期处于希望逃离身边环境,同时也是从学校和课程中得来的,但当我面对自己的酷儿身份,这种心态会让我觉得出柜会让我在学校,宿舍,公司中变成不好的人,它阻止过我认识我自己,出柜之后我发现我还要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第一个就是在酷儿特有的网络猎艳社交场中如何脱颖而出,????这完全和学校里的好学生是相反的事。
在习惯了18年乖学生以后,大学我突然就需要学习如何玩,甚至没有老师,同时我还要面对的是还一无所知的专业和不成熟的学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学会搭建那套东西,主页社交,如何让别人认识你,如何和有暗示意味的人对话,什么时候见面,见面后会不会尴尬。
这些问题令我感到厌烦,暂时作为高敏感人群,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有很多小问题萌生。比如:这么和他说话是我喜欢的吗,我想变成这样吗,我需要为了搭建社交平台开始护肤健身吗,我要花多少时间。
我真正的大一时期好像光是回复收到,已经快离开这个世界了。
酷儿对自己的探索,面临的是成倍的压力,成倍的问题,成倍的成本,和相同的时间。而有的人,甚至开启这个探索,都找不到模板。我们还要处理同龄人一样的生存,未来这些同辈竞争问题。
基于真实生活的东亚性少数群体的形象模板其实一直是极其缺失的。
我还记得我刚有想肯定自己的男同性恋意识的时候,全世界的电视剧都是男人与女人的故事。我无可奈何,我只能强行聊胜于无。好不容易有了耽美小说,但那大多仍旧是男女关系换个名头,很少有参考价值,有时也让本来就有自我性别认知模糊的我,感到超级加倍的混乱与困惑。
即使找到了欧美性少数的很多影视作品,但环境与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另一些困惑。总之,东亚性少数在自我探索初期,对自身群体形象的探索起码在7—8年之前还没有太多的真实的非艺术加工的影视资料可以拿来参考。即使有蓝宇,春光乍泄之类的影片,但不仅有时间的差距,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化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实际上现代男同性恋者在影视中的形象,是被涂鸦的,和现实背离的。
真实的男同性恋者的生活仍在地下,直到我看到这部影片,才感觉到那种终于有人把真实的问题和形象摆在了台面上的感觉。性少数的物质生存环境是受限的,精神生存环境也是。
这部电视剧的意义可能超出了想象,东亚男同性恋者,终于不再被过度浪漫化,终于可以展现,真实的工作,学习,交往,艾滋,荷尔蒙与没有约定的关系,关系中微妙的问题,分手,对永恒的爱的思考,面临多段关系后的疲惫与思考,床畔的尴尬,对女性处境的共鸣,对另一个同性的想法的变化,我们偏爱的形象气质,不同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是酷儿共同的问题。
不是谁的想象,也不是谁的美化。
有人就是会因为工作异地而突然结束,认识的某人可能还没出柜,还没完成身份认同,有的人无法面对不属于我们的世界用不同的东西麻痹自己,有的人还处理不了性向和家庭矛盾的冲突。
????大家觉得是社会景观的东西,是酷儿生活长着刺的小小一角。
这个电视剧已经比我看过的任何同类电视剧,都更能反应一部分东亚男同性恋的世界,社交,和他们的问题和成长,这已经非常非常好了。放在我的16岁,这种认同感和肯定感会超越在男女主流剧集中,无法地可容的疑惑,这种慰藉可能会成为谁记得很久的回忆。
因为形象的存在,会告诉很多仍然抱有无数疑问的人,你不奇怪,有很多人和你一样,你会生活得很好。你也可以做的好,你可以这样想电视里的人一样试试看。
这些异性恋享受了一辈子的主体叙事权,性少数才刚开始,甚至很多人还没有出现。女同,无性恋,跨性别者等等,他们的可以参照的媒体形象夜更少。异性恋各种文化阶层处境的影视作品和人文关怀都有,而性少数从未享受过这样的事情。
期待更多反应性少数人生问题与成长的影视作品能够贡献出足够多的东西来给酷儿们作为探索自己的模板与镜子。
在探索我是谁时,可以有真实背景下的形象作为参考,这很重要,我们非常需要。
这不是什么政治正确,这是我们在漫长的探索之旅上,需要的精神必需品。
这是我们性少数自己的人生。
安利给所有人。^^
我喜欢第一个忠清道和第三个小狗,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