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評價:節目之内和之外都很有意思,這個節目的爆火完全有理由。
從标題開始就開門見山。階級兩個字把廚師的身份一刀切開的同時,同時切開了更多東西。
飲食,觸手可及的東西。在社會價值的改造下,添加了精緻的添加劑——精英化。
整個節目都圍繞着這個問題直擊要害,在味覺的真理中,直指成功的到底"平民"還是"精英"?
節目的明線在第一秒就是用不留情面的黑白湯匙直接打開了草根廚師和訓練有素的名廚的地位差距大顯像。這也反應了某種我們選擇食物的現實:攻擊性的,不公平的,與味道本質毫無關系的東西,有些時候比味道更先進入大衆對餐廳的評價體系和選擇權中。
于是整潔的,高價的,有名的白廚師們站在上面,輕松俯視親民的,花樣百出的,沒有贊美的黑廚師在下面的桌子手忙腳亂渾身解數的争鬥厮殺來獲得和他們對決的名額。
甚至評委也黑白鮮明:一個是精英化廚師派代表,一個是親身體驗+親身參與助力韓國小型餐飲店的親民派代表。完全不同的立場,審美,和取向。
真實餐飲業中分道而行的兩方通過娛樂的手強行糅合了在一起。
作為社交媒體的衍生物,生存類綜藝節目從不避諱現實帶來的差距,他們利用,制造,甚至誇大,以來刺激觀衆的感官和記憶。
精英化的穩定,素養,和優越追求與平民的真實,熱切,各顯神通在菜品和節目情節裡不停地對撞。這讓這個節目有一個非常奇妙的效果,以娛樂甚至有點獵奇看熱鬧的态度,玩所有人都觸手可及的東西,但同時不經意展現着嚴肅的問題。
那麼貴,那麼嚴肅,那麼較真,那麼精确,真那麼好嗎?不嚴肅,不精确,不貴,不較真,就不好嗎?
飲食需要精英化嗎?
精英化的人做出來的飲食更好嗎?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次黑白團隊。
一群沒有領頭的羊,自然的相互分工合作,制定計劃與味道,對着一個方向前進。勝
另一群全是領頭羊的羊,互相不同意,摩擦着不斷變換方向前進。敗
中間微妙差異的,可以說是精英化價值取向本身帶給人們的影響,可以說是領頭者和被領頭者身份的對比,好玩的是,一群普通人合作起來展現的卻是穩定和素養,一群精英和在一起卻是不确定和手忙腳亂。
這種兩邊标簽的互換除了節目效果,更好玩的是完成了一次對精英主義的直視。
看到一群精英們全部像第一次小組作業一樣,争吵猶豫抉擇,和我們所有人一模一樣,甚至他們所有人都有超過10年以上的團隊合作經驗,我突然想我們20年前無比崇尚的,那種,完美,嚴肅,專業,無懈可擊的精英形象,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它又在如何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這種形象是不是愚弄着我們,甚至恐吓着我們。直到我們真正面對它。
第二次對抗,又完全逆轉回來。精英們,訓練有素相互配合,有個性的草根廚師們打打鬧鬧,勝敗也對抗了。
在5集前我很注意不同廚師對評審或者大衆評價的反應,我發現無論是白廚師還是黑廚師,在面對評價時一樣害怕,難受,想逃跑,勝利時也會高興,呼喊,大笑。
他們其實沒什麼差别?
诶,為什麼我一開始覺得他們一定會有差别?
——開場價格階級和社會價值取向上精英化形象帶來的一刀切,真的合理嗎?
更好玩的是複活賽。
當自己白廚師面對着便利店的非高價非傳統食材,那種手足無措,有xxxzz醋嗎?找不到替代品的苦惱。他們想着怎麼升級便利店的味道和口感
有的黑廚師們,毫無局促的,場景感的,解酒的,好吃的,升級之類的詞?他們沒有提過。
也有黑廚師認為将平凡的食物,做成精緻的東西是更好的選擇。
這種差異化,很微妙。
我本來應該寫個結尾或者多說店節目的情節,但我覺得夠了。節目之内也說夠了,外也說夠了,最重要的是,我看餓了。
黑白真的重要嗎?
黑白評委有沒有共同的真理呢?
這個真理的獲得和成功 跟一開場的展現的平民化與精英化的大差距有一丁點關系嗎?
看完就扔,娛樂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