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这么一部正经科普心理知识的剧,立马看了,才三集,短短的,可是每次都是静下心才会看,拍得用心的剧,值得慢慢看。
最有共鸣的是第三集,心理学知识常学常新,永远都有未学的知识点。小伊也可能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前面的几十年,过得很艰难,明明不缺吃不缺穿,却常常哭泣,内心的批判者疯狂责备自己,有一个控制焦虑型的母亲,最常说的话是,“别人怎么怎么,你怎么不这样”,她会为了达到自己控制的目的,刻意把情形夸张到焦虑的程度,就像长大后,为了劝女儿在商场买下衣服,会故意嘲讽,“大家都会分辨你穿得好穿得不好”,营造职场环境的不安全感,似乎同事都在心里批判她穿着廉价,却不说。小孩自己也会内化母亲的话,内心形成一个严格的批判者,一旦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就会斥责自己,不如别人,哪里都差,忽视自己的正常需求。直到那时候,完全撑不下去的时候,疑惑为什么自己永远在黑暗中哭泣,好像被所有人遗弃,遇到的恋爱也是这样子,极端疯狂,明明是捕风捉影的恋爱,明明知道他人并不爱自己,却好像疯狂的爱恋。会有离开家的分离焦虑。害怕和人相处,后来发现原来自己随身携带一面棱镜,照出自己怯懦自卑的样子,和剧中一样,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好像春暖花开,把人上升到圣人的地步,一旦通过放大镜找到一丝不好,他人被判死刑,还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世界在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眼里倾斜。在痛苦中长出血肉,决定相信自己一些,给予自己多一些信任和鼓励,保持运动,维持多巴胺,自我批评时,立刻纠正,“这是不对的”,即使还没做得很好,世界已经回到平衡状态。回到平衡态的世界,发现身边人也没那么危险,不爽的时候,不必忍耐,有脾气就发,他人也会增加边界感。坚持自己的需求,即使因此会和别人不一样,对自己更宽容,因为理解一路走来的难,一旦有了理解,其实也没什么,不必恐慌,失眠,早上一样可以起床,夜里痛苦得要死,清晨照样神清气爽,不要躲在夜里疯狂自我谴责,都不是什么大事,像无赖一样活着,没有正确态的人生。
还是有分离焦虑,对伴侣有控制欲,控制不住会发脾气,但是可以隐匿在人群,平常生活了。爱里才会长出真正的血肉,跪着向在初中被欺负,惶惑的自己道歉,安慰她,她好像才从坑里爬出来走掉,不然她会一直呆在原地,不知道去哪里,一被触发就会哭,就会情绪失控。我也想变成大人,不是因为大人很好,只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还得走下去。
这个剧拍得太好了,其他人往往不能理解心理上的障碍,第一集的恐慌症,类比强迫症,心理上的问题真实存在,不是开个玩笑,鼓起勇气推向害怕的事物可以解决。慢慢来,接受它,不要过快推进,执行baby step,过快的世界留给人们过重的压力,留一点耐心给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