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献礼电影,影片并没有讲述一段多么光辉灿烂的历史,相反以李大钊牺牲的历史节点来聚焦共产主义初期革命者。

从回忆片段中,可以看到一个质朴、温和、善良的教书先生形象,但同时他不懂革命者要有自己的枪杆子、希望通过和平示威达到自己的诉求,又是幼稚单纯的。

而这恰恰正是初期革命者的特点,他们没有之后三大决战、攻克南京的英勇豪迈,也不像某些谍战片中突然唤醒的巨佬级我方卧底那么逆天改命。他们只是组织了示威游行,只是创刊撰稿,在电影中他们显得弱小甚至还有些笨拙:他们付出了大量的牺牲,而当局势力仍然无法被摧枯拉朽。

但这是必然要吃过的亏,走过的路。在至暗长夜中求索光明,需要比方将破晓时更多的勇气,也更容易跌跌撞撞!

我们不仅要记得光荣岁月里的万丈光芒,还要记得那些至暗时刻的些微星火,因为他们都是光明的模样,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