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眼里的朴赞郁

朴赞郁基本可以说是潜力最大、最会颠覆类型预期、近几年取得突破最远的韩国导演。相比调度非常类型化的奉俊昊、影像质感原始粗粝的金基德、承袭亚洲纪实派手法的李沧东,朴赞郁有着自成一体的影像系统,尽管可以看出他受到希区柯克和帕尔玛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他的风格依然独树一帜。这套影像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冲击力和表现力”,既营造了后现代的解读空间,也拉近了所谓可看性与艺术表达的距离。仿佛韩国国民性的“夸张倾向”,在朴赞郁这里完全体现在了视听风格上。且近年来,朴赞郁无论在剧本的完成度上,还是对这套影像体系的使用上都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正在从一个优秀的类型片匠人转变为真正的大师级导演。

本文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聊得会相对散。

...
3.《小姐》之前朴赞郁影像系统的独特和局限

其实最早的时候,朴赞郁应该有尝试过今村昌平式冷冽克制的剖析笔调。《我要复仇》和《审判》都深深的体现出朴赞郁对社会议题的热衷。只是也许他在某个时间节点发现,自己的影像风格与社会批判并不相配,于是在不久之后的《老男孩》里,我们很庆幸的看到:他选择了如今使他不可替代的影像风格——

在这里斗胆猜测一波,朴赞郁最早搞大量匹配转场、音画分离、华丽布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辅助表达,而只是出于“表现力”和“可看性”的考量。毕竟朴赞郁本人的自传里提到,他非常在乎电影能被多少普通观众认可。(可能也跟他喜欢听马勒的习性有关)

但无论他当初是怎么想的,从老男孩开始走向成熟的影像风格——巴洛克式的华丽布景、极富设计感的蒙太奇、压缩叙事空间的音画分离、癫狂的超现实摄影。奇迹般的贴合了本片对传统动作电影的荒诞解构,还铸就了一个让观众保持距离、深入思考主题的空间。这种后现代的与观众的互动方式,在我看来是朴赞郁影像体系的最大优点。

得益于《老男孩》到《分手的决心》高度统一的主题表达。朴赞郁这几部作品几乎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从单纯的故事中抽离,开始思考“社会规训和爱欲本能该如何权衡”、“深陷罪孽之人是否值得理解”、“为了满足原始的欲求是否可以牺牲无辜的他者”、“向主流价值相反的方向成长是否算是成长”、“人类的语言究竟能否传达爱与决心”。如果说有什么奠定了朴赞郁的影史地位,那必然是他影像系统自带的“后现代互动”属性。

同时,这套系统也不负朴赞郁期望的,给他的电影赋予了超级高的可看性。布景与摄影提供视觉冲击、音画分离保证电影节奏、蒙太奇引导观众情绪。这使得观看朴赞郁的电影通常都会是一场视听盛宴,因为沉闷无趣逼退观众的情形基本不会发生。那么这是否说明朴赞郁的电影与其他韩国商业片本质上没有区别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前文提到过韩国电影普遍呈现出“夸张化”的审美趋势,但同样是吸引观众的方针,相比其他韩国电影那些用力过猛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夸张社会批判”,(没错恐怖直播就是你)朴赞郁把“夸张”更多的放在视听上,且让“夸张”成为讲述内容不可或缺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更冷静、成熟的思路。

...
5.《分手的决心》=继续追随朴赞郁的决心——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好了,现在可以坦白来说,我写这篇文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分手的决心》让我看到了太多的潜力和太多的惊喜。让奉俊昊忙他的冲奖大片,李沧东忙他的风格探索,洪尚秀忙他的实验影像,金基德忙他的地下沉眠(x)去吧。朴赞郁的未来才是韩国五大导之中最明晰、最有盼头的。

虽然这部电影被很多老观众嫌弃“无聊”、“无趣”、“不紧张”、“不刺激”。但《分手的决心》毫无疑问是朴赞郁作品谱系的最高峰和他迈向大师之路的重要积淀。

下这个结论并非出于单纯的喜爱,《分手的决心》确确实实发扬了朴赞郁影像体系“解构和后现代感”的优势,还将“看不透角色真心”的劣势也转变成了表达的一部分。我们来看朴赞郁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朴赞郁再次回避了猎奇的暴力元素,这次甚至连《小姐》和《女鼓手》中的情色元素也不曾出现。他将巴洛克式的华丽布景、极富设计感的蒙太奇、压缩叙事空间的音画分离、癫狂的超现实摄影用作讲述整个故事的起起伏伏,令观众再度抽离,然后给出了一个在故事中令男主难以体认的女性形象——宋瑞莱。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我上述的关键之处——朴赞郁抽离、无法深入人物内心的影像系统,被用在了一个表达“人类语言之模糊”主题的故事上。这样的形式加持下,男主和观众位于同一视角、同一立场,男主对宋瑞莱的误判与观众“蛇竭美人”的惯性思维重叠。男主以为宋瑞莱只是在利用自己的时候,大部分观众也以为宋瑞莱只是个自私自利的坏女人。直到结尾,宋瑞莱离开这个世界的“分手的决心”才以行动的方式深深打动了观众;朴赞郁想传达的“反对僵化秩序对人本身的压抑,崇尚自然的欲望和本能”才真正触及到观众的内心。

朴赞郁癫狂或可说才华横溢的视听语言恰恰体现了影片的主题:人类语言各方各面的贫乏导致真正的爱只有以死亡这么决然的行动来传递才能得到切实的表达。 现实与非现实界限的模糊,山与海的规训定位于人心内的悄然错位,真相与谎言在社会话语、社会立场中的层层倒置。朴赞郁成功做到了用导演手法误导、令观众形成误解、使人物彼此误会。 幽委爱意氛围的缺失反而才是成片结尾动人动情的关键,正是人类世界、权力世界这样的“不透明”、“不真实”,宋瑞莱在最后的自杀才显得如此真诚,才终于让她摆脱了“神秘”“异域风情”“深不可测”“蛇竭美人”的刻板凝视,才终于让她能够浓醇书写她的爱意。留给观众的则是无尽的悔恨与失落。

省流:不是说这套影像体系不能让观众感觉到人物的真心吗?那我就拍一部只有在最后才讲述角色真心的电影。不是说这套影像体系适合跟观众互动吗?那我就利用观众的“理性”思考误导他们,让他们错杀好人,让他们追悔莫及。不是说这套影像体系擅长颠覆和解构吗?那我就重新定义黑色电影,重新定义蛇竭美人。

朋友们,朴赞郁在之前的所有电影里,还有哪部如此充分地发挥了他影像的优势与局限?还有哪部具有如此浩如烟海的意象设计?还有哪部比分心更成功的颠覆了整个类型?

有意思的是,朴赞郁的“女权梦”没在女性主义爆炸的《小姐》里实现,反而在看似老套的《分手的决心》里实现了。宋瑞莱这种独立、全程牵着男主鼻子走、敢无视社会规训自由表达爱意的女性形象,最起码我没在黑色电影这个类别里见过。

写了还算多,也比较偏向于总结,不过对我来说,与其归纳朴赞郁具体的技法,(其他答主也事实上总结的很好)不如发掘这些技法打动人的根本原因。聊了这一大顿,相信大家会对我开头下的那一堆结论、我对《分手的决心》的高度评价有所认同。

朴赞郁终究在短暂的辉煌与多年的徘徊里,找到了属于他影像风格的正确打开方式,也让他的独树一帜在影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究竟只是一时的天时地利人和,还是他真的理清了思路,尚且有待观察。可我仍旧愿意乐观的相信——朴赞郁作为导演已然走在了电影创作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