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累了 ,不排版了)


为什么我反对男主角梁乡是强奸犯?
退一万步说,站在所谓艺术意向的角度说,如果非要有这场戏,这个强奸犯可以是男配李人骏、杨凯之,可以是文具店老板,可以是载振、二贝勒、庆亲王,但不能是男主角。

在女性话题里一直有一个热议的话题,社会不允许有不完美的女人,却允许不完美的男人。就电视剧讨论,男主角外形极其昳丽,虽然是满清落魄贵族但因演员的表演一直有贵公子的气质。给这样的男主增加一场强奸的戏份,并说这是“男人的劣根性”“艺术化的处理”“人性的粗糙”,无非是告知广大的没有是非辨别能力的群体-----即使再完美的男人也会犯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近几年以张艺谋为首的、屡次在影视作品里放大被强奸的女性的痛苦这一行为已经饱受批判,没想到在2025年居然还有这样的侮辱女性和挑衅道德底线的电视剧播出。

为什么我反对这场强奸戏?
1.因为实在没必要!
就像上文提到的,组内不少帖子都在热议、为这场戏叫好,认为这是表现出男人的劣根性,认为这是非常艺术的非常意象化的处理,认为这是表现出了人性的粗糙。滑天下之大稽!

就一定要强奸女主才能表现出这几点?2025年了,还要靠强奸女性才能推进剧情才能烘托气氛?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这部剧,到2025年还需要强奸女人来赚热度。

这时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你那么高深那你来说说要用什么替换掉这一场戏比较合适呢?

个人拙见,非要有强奸戏才能行得通的话,那么应该的是梁乡被绫仓大人强奸,梁乡在日本的屈辱的四年造就他回国后一切种种,如果梁乡后来是反派,那么就可以说是被亵玩的四年让他心理扭曲;如果需要梁乡回国后仍与菽红有来往,就可以说是梁乡第一次被强奸时菽红帮他擦洗了伤痕累累的身子并开导他活着比什么都强,菽红在日本时是梁乡唯一的救赎,但回国后梁乡怕这一秘事被他人得知所以对菽红和杨凯之等革命党赶尽杀绝,觉得见到菽红杨凯之等人就又回想起被强奸的过往等等等。而且梁乡被男人强奸会更炸裂,更有话题度,会更让男女观众都觉得如同生吞了蟑螂般的恶心,也更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屈辱。也能更能展现所谓的意象,梁乡作为满清皇室贵胄,绫仓大人作为日本皇室成员,绫仓大人强奸梁乡,不就相当于是日本强奸满清、列强践踏华夏大地?而且也能表明当时的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同穿一条裤子但又各有所图且也表达了日本凌驾于满清之上,还能表达满清对于日本列强的所作所为只有忍受没有反抗。

为什么我反对这场强奸戏并说这是主创团队尤其是编剧的劣根性和低俗恶趣味?

组内不少人都在说反对强奸戏是在维护演员李现而非讨论剧情。
好,那么我们讨论一下这个根本不值得讨论的剧情。

按照组内人的说法,或者说是主创团队的说法,菽红是作为一个华夏大地母亲一样存在的角色,梁乡代表满清,梁乡强奸菽红等于满清强奸华夏,意在表达这段屈辱历史。
好的,戏里戏外是谁感觉到了屈辱呢?菽红屈辱,部分女观众屈辱,还有一个吴天白屈辱。这时候就会有积极好学的同学举手提问了,为什么吴天白会觉得屈辱呢?一定是他觉得没保护好菽红觉得屈辱吧。
是也不是。
是因为被戴绿帽所以觉得屈辱。一个男人最大的屈辱是什么,是被戴绿帽,是女人被强奸生下孩子而自己只能忍痛认下这个孩子就是男人的屈辱。这不是我认为的,是主创团队认为的----男人的绿帽情节。
让一个男人屈辱,不是去践踏这个男人,而是践踏他的女人。哈哈,编剧真是天才,也真是愚昧。
展现民族屈辱,居然是把镜头对准男人无能的下半身和被强奸至怀孕的女人的肚子,居然还要拍吴天白昏暗中露出的半个脑袋和吴天白认下这个奸生子;展现民族的屈辱历史,居然要靠拍女人被强奸来达到这一目的?我真的不理解这个脑回路。

为什么我只说部分女观众屈辱,因为大多数男观众都为这一场戏拍手叫好,怎么不叫好呢?这样外形昳丽的男主,出身高贵,公费刘洋日本的军事生,也一样会有男人的劣根性会有人性的粗糙会犯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这样一部群像剧、革命剧,伟光正的剧里,高挥突然来一场激烈的强奸戏,挥洒着男人作为上位者的权利,怎么不代入怎么不兴奋怎么不叫好?


为什么一直说这部剧在美化强奸犯?
判断一部影视作品是否在美化强奸犯关键在于作品是否通过艺术手段削弱了观众对暴力的道德判断,或是否将犯罪与“人性复杂”混为一谈。我们应该警惕作品将“人性复杂”异化为对暴力的变相开脱。这部剧具体是怎么做的,而大部分观众又是怎么想的,组里已经有不少帖子在说了,实在累了,不做赘述,只列几点由各位看官评判吧。

1. 赋予加害者不合理的“人性高光”。将强奸犯塑造成“深情”“脆弱”或“人性复杂”的形象,使其犯罪行为被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非个人选择。

2. 弱化犯罪后果,转移责任。

3.叙事逻辑的合理化。将暴力与“爱”或“权力”绑定 ,利用权力关系为犯罪开脱。

4.视听语言的误导性。镜头语言的暧昧化处理,用柔光、慢镜头、特写加害者的痛苦表情等手法,渲染暴力的“美感”或“悲剧性”,而非突出其恐怖本质。
头。
5.社会话语的危险倾向。强化“受害者有罪论”,通过剧情暗示受害者的外貌、行为诱发了犯罪,或将反抗刻画为“半推半就”。

6.宣扬“暴力即魅力”的性别观念。将强奸犯塑造成具有性吸引力的“危险情人”,迎合“强占有欲代表真爱”的刻板印象。

7. 犯罪动机被浪漫化,如“因爱失控”。


8. 受害者被客体化。


9.叙事模糊了是非边界,如强调“加害者一直喜欢受害者”而非“罪行不可原谅”)。


还有很多关于这部剧屁股歪的讨论,我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