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的《破地狱》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不虚此行》。同为殡葬相关题材 且都是围绕主角展开的单元叙事,甚至共同拥有“告别遗憾 尽兴而活”的slogan。

《不虚此行》,男主是从编剧转行写悼词的闻善,悼词人也被称为“文字入殓师”,是用文字道出生者怀念,摆渡逝者的人。

...

《破地狱》,男主是从婚礼策划师转行为葬仪经纪人的魏道生,电影里说“喃呒师傅用破地狱仪式超度先人,而葬仪经纪负责超度生者”。

...

相比以2700万票房遗憾收场的《不虚此行》,打破香港影史纪录、内地上映两日票房近6000万的《破地狱》,显然更多地引发了观众共鸣,后者到底好在哪?

...

【更直给的叙事表达】

《不虚此行》表达太过内敛,包括偏灰的影调、克制的音乐使用及剧情留白,使得整体叙事都过于平淡缓慢,甚至有些轻描淡写“没有人味”。

而《破地狱》场景台词都更有烟火气,不管是男主手持头骨、学习入殓的场景特写,还是给小男孩做防腐处理时喷出尸/水的镜头(callback了我很喜欢的《年少日记》),电影没有回避直观的死亡本身,因此更有后劲。电影展现了很多殡葬行业的一角,叫尸/体“海鲜”,印象很深子华神怼人的一句台词,“祖师爷的妈不来月经吗?”

...

【故事角色“落地性”】

作为讲述悼词人的电影,《不虚此行》却没有呈现任何一篇完整的悼词,使得观众对男主的职业认识始终很模糊,也很难对某个逝者或委托人生发更深的情感,观感悬浮。

而《破地狱》以“破”点题,破生死观、破女性的枷锁束缚,破传统观念的糟粕,无论是东亚父权家庭的窒息,“来月经的女性污秽,不能当喃呒师傅”的传统沉疴(这里也让我想起了女性不能上龙舟的新闻),还是郭文玥和哥哥完整的破地狱仪式,都展现了更强的奇观和话题性。

“当女儿身披法衣举剑跳过燃起的火墙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女性破了千百年来由这些对女性和人性的枷锁而构成的地狱,来到了新的世界面前。”

...

【与我有关”的现实共鸣】

《不虚此行》中,无论是自我和解还是摆脱内耗,最终还是落回闻善本人的成长,都是更「私人视角」的表达,很难引起更大范围的共情。《破地狱》的观众则能从更多角度,找到自己的那面镜子,比如“儿子继承家业,女儿负责临终照料”“职场行业的标准和规定,以男人为主体的时代什么时候结束?”等

尽管市场反馈不同,但《不虚此行》和《破地狱》都是在后yi情时代诞生的,少有的对传统生死观有挑战和反思的影片,也恰好弥补了中国观众在生命教育这块的匮乏。并且,两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点,「生者也有生者的地狱。在死亡面前,其实活下来的人的感受,如何与失去和遗憾和解,重新出发更重要。」

很巧的是,《破地狱》结尾有句台词也cue到了“不虚此行”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倒数。与其担心什么时候下车,不如好好享受这段旅程,这一生才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