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胡子的主角之一老在咖啡厅里念叨:他们项目能成,咱们怎么就这么难?
听几次我就想吼他:原因还不明显吗,就是你没料啊,起初是你俩没料,后来越来越变成你一个,就你最没料。
两小伙野心勃勃当编剧,从片头字幕就开始不靠谱。比如写剧本还非要一镜到底的,场面调度那是导演跟摄影师商量的活儿,剧本里写了也白写,你能把发生的故事讲清楚先吗?
比如卖剧本的价格从没去了解过,临时抱佛脚到处问,比如版权登记这等基本的避险措施也需朋友提醒,哪怕在网上跟同行交流过也该早早重视。
比如为了嘲笑《救猫咪》而把它捧到荒诞离谱的地步,剧本规律古往今来多的是各种流派各种说法,大量商业爽片多的是压根不遵循节拍器的,何来他们口中的人人都想用,何来颠覆了就是牛逼。
无论是死党女友的出轨,还是金发演员的去世,都给他带来巨大震撼,但作为一个职业编剧,不可能连全知视角和角色视角都分不清啊。
你身为当事人,信息不全面,当然会感到吃惊,但这不是写剧本不给出基本因果的理由,观众又不是来影院体验生活的。他竟然懵到把这些作为论据去跟制片方谈剧本合理性,被换掉太明智了。
行业固然艰苦,制片人固然有蠢的,但就这个情境,他这编剧没料才是命运的根源。
你要是说这人糊涂,一根筋,倒也可以理解,偏偏又给他一个诺兰粉的人设,如数家珍大谈《黑暗骑士》和《盗梦空间》,还向诺兰电影里致敬桥段。可是他真的喜欢诺兰吗?
读一读《诺兰变奏曲》看诺兰怎么构思剧本的,诺兰对左右手的哲学命题有多较劲,跟弟弟讨论电影设定有多执着,是他这个冥顽不灵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吗?
如果说这书当时还没出中文版,那看看网上的诺兰访谈、蓝光碟的幕后花絮,甚至哪怕多看几遍诺兰电影,也不至于有他这种跟偶像背道而驰的理念。
整个故事对诺兰是一种猎奇式的利用,你压根不需要成为诺粉,只是个爱看商业片的普通观众,小丑摘下面具前的第一句台词也是显而易见的,看出这一点需要多专业吗?
以这个为发源,去开启一段偶像剧似的一见钟情的悬浮感情戏,只让人觉得诺兰也被剥削了。
我很奇怪,这电影是一群青年新人主创,他们应该是最体验过最了解编剧生活的。
人换狗的黑板推演图,一看就是写过剧本或长篇小说才会鼓捣出来的。制片方跟编剧开剧本会,即便很不满,上来总是先肯定几句再提意见,这也很对应现实。
诸如此类的桥段,证明主创绝对是行家里手,但把主角设置如此外行拧巴,是不是暗示他们跟主角一样,也在真实表达和市场需求之间迷失?
乃至到最后打出字幕说人物没有成长,这也是不对的,人物迷失初心后重新找回,也是一种经典的成长叙事套路,哪怕这初心没什么值得鼓励的。
整个设定让人想到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同样是成功者拍同行业的失败者。
周星驰是成功演员,他演的尹天仇是失败演员,最后透过“卧底枪战”赢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本片片末花絮揭示主创是一鸣惊人的成功编剧,而片中的角色是失败编剧,最后依靠科幻未来得到了认可。
但仔细看,有核心的不同。尹天仇是有真材实料的,只是被时运捉弄抢走男主角,我们从他的不变中得到精神激励。而本片男主是本事不济还非要坚持,清醒越晚吃苦越多。
他继续下去,永远不会有他的朋友和前恋人的事业,永远不可能达到本片主创的成就,更不指望在下个世纪补获殊荣。如果他执迷不悟还想要这些,那就,祝他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