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贝特金发碧眼又怀了孕,因此她又是母亲又是娼妓,所以亚历山大向她求婚。被拒绝并不使亚历山大太过于伤心,因为有着无条件给养他的另一位母亲——玛丽的存在,一位并非金发碧眼的半老徐娘。维罗妮卡正是娼妓身份的分裂,她的“大屁股、美丽的乳房和柔和的肩部曲线”,她的金发碧眼,她的性爱故事再度使亚历山大受到性吸引,但她如性瘾一般对男人的索求又使他在塑造维罗妮卡为自己完美意义上新母亲的道路上受到极大阻碍,以至于摇摆不定。而后来对于渴求双重身份的亚历山大来说,他也同样不会容许玛丽找到新男人,那次失败的晚宴也是对母亲有任何离去想法的坚决打压。在之前他拥有维罗妮卡的时候,他在乎玛丽飞去伦敦“找男人”,但母亲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俱在,他在那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他所恐惧的怕只是失去母亲所提供的一切,爱、性、财产与亲昵,母亲这个形象本身暂时为玛丽而已。但他靠着什么来在母亲和娼妓前维稳自己这强大的男性权力呢?无非是自己的性爱技巧以及一些玛丽所说的“哄小孩的技俩”罢了,这并非是强有力的精神和地位抑或是财产,并不为社会所承认。因此,在连续遭到两个女人的拒绝后,他不得不以结婚为条件赋予维罗妮卡新的母亲身份而抛玛丽不顾,维罗妮卡发自内心的大笑和不允许他观看其呕吐过程的命令标志着他可悲身份的彻底破产。他将在非自愿的前提下作为社会承认的身份重新投入生存,而再也无能力维持自己精神巨人的表象,再也不能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和哲学了。
亚历山大从“想结婚“到“想结婚”,这219分钟围绕着这一件事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展示五月风暴后的巴黎。最大的问题是五月风暴所带来的对于这一代青年,尤其是面临平权主义冲击的男性的影响,造成一种集体性的精神阳痿。本来在政治上,作为当时主导的男性就没搞出什么来,探索新道路的尝试彻底破产,这种精神上的不自信势必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白人男性的没落造就了电影的必然结局。
我一向认为利奥德正是新浪潮的儿子,自象征新浪潮诞生的《四百击》到这部象征着新浪潮终结的《母亲与娼妓》,1959到1973这15年,利奥德所独有的形象贯穿了短暂电影复兴的整个历史。长发忧郁及其贫血的精神,陷入虚无中的二十世纪人最好的注脚。最适合饰演亚历山大的无疑正是利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