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哲学讨论,不感兴趣建议不看
首先申明,
我会在下文中努力把这个电影的意识形态讲清楚 。我不攻击韦斯安德森本人,我觉得他是个善良的白左。我打一星不是给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本身不算差劲,我就头铁当一下“魔鬼发言人”。借助这部不成功的“韦斯安德森电影”,很严肃的告诉大家一些东西。
开门见山的说,这部电影不折不扣的是一部“多元文化主义”电影。多元文化主义,说白了就是已经无法包容多元文化了,所以要这么标榜来欺骗民众。简单的说,两百多年前的美国是多元文化,如今的美国是多元文化主义。自行领悟。
现在的戛纳偏爱妖魔鬼怪电影,其实也是深受此影响。l也正是因为电影在散布意识形态的强力功能(详见上一篇“黑客帝国”的影评)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的“温柔”“唯美”的标签和高分而不加反思的自我感动,毕竟韦某人的电影貌似对“唯美主义”文艺b特别吸引。
————————————————————
Part 1
潜的讲,这部电影不折不扣的东方主义电影
什么是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简单说就是以西方为中心的来构建东方。遥远来看,伏尔泰对于他以为的confucius的盲目崇拜也算是远古版的东方主义。但是东方主义更明确的讲是后殖民时代的文化霸权产物,是一种很坏的东西
敲黑板:!!!!!!!!!!!!!!!!
“东方不是真实的东方,而是意识形态化的东方,东方在被整体化的同时,被赋予了一种与西方差异性化为特质的前提。——《东方主义:美国新移民电影的跨文化叙事》
伏尔泰还算得上真诚,毕竟各个文化系统都具有中心化的特征所以无法真正客观认知。但是东方主义是一种很恶意的东西,东方在这种视角之下变成了西方世界满足猎奇欲求的消费品,并且完成一种差异化的自我建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傅满洲;更近的例子,就是《摘金奇缘》;更隐晦的例子,就是李安这个人。
不过,文化本身的中心化在加上目前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下东方主义其实无法避免。只要人类社会还停留在以意识形态为方式主导的社会模式下就会存在意识形态霸权。
韦某人,拍一些《布达佩斯大饭店》、《法兰西特派》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电影自娱自乐,自我满足也就罢了。(虽然我很喜欢布达佩斯大饭店,我打了五星,虽然他其实也是一个白左的观念,但是他很真诚也传达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尽管当时也受到了不少批评)但这部电影就充满了对于东方文明的窥探式幻想,还试图将西方的意志强加于东方文明,什么爱狗狗,反政治,孩童最善良这种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套在东方文明身上。最最最直接的,不过于让狗狗说英文,日本语就直接不翻译,就是不让欧美观众听懂(满足其窥探性),就是让西方爱狗人士听了狗狗说英文很爽。我觉得韦斯安德森他还真就没这能耐,昆汀喜欢香港电影因为他深受熏陶也会也会在电影中有一些香港元素,但韦斯安德森自以为“有责任”的“客观”传达“普世”理念就是很低级的自我感动了。
浓缩的说:当我们自以为主观的时候我们是客观的,当我们自以为乐观的生活我们才是主观。艺术本来就因其主观性才会有引起我们主观思考的能力因而赋予了其价值。至少在这部电影上,韦斯安德森飘了。或者说,他自己在创作时意识形态式的或者说“前意识”的状态下拍电影已经失去了其主体性而丧失了艺术的价值。
艺术应该是福柯所言的自我技术,艺术本应关注自己本身。
————————————————————
Part 2
比东方主义更可恶的,是多元文化主义
最讽刺的不过于,开头说“不翻译主角的语言”,然后后来发现狗狗说的是英语。这实在是我没有想到的,这实在是过于典范的白左姿态了。就好像我不翻译日文就是尊重日本语言,我就是客观的。这和把印第安人当吉祥物让他们保持现状就自以为“尊重民族”一个道理。文化间有差异性是不可否认的,但自居于“客观”对于其他文化“不可知”是极其傲慢的。这里就预设了西方文化“客观”的大前提。连狗狗说的话你都听得懂凭什么日本话就不配让你听懂,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客观”吗?
从故事内核看,我就拿狗狗说英语这个设定着手。狗狗可以具有无限充满humanity ,但是白左眼中狗就是狗,你可以像人一样给我说话,我也可以对你很温柔,但是你必须得做我的宠物。而且他甚至还强加了这个狗应该顺从这个本质。就像作品中的chief一样,表面上凶神恶煞但本质上是个“乖狗狗”?(被殖民地可以学习英文可以学习西方文化但还是殖民地)这个姿态真的过于恶臭了,我甚至不愿意思考他在比喻什么。
这种通过给狗下本质 在“施舍”其有人的共通来建构自我的认知
然而他是必定失败的。
他自以为自己赋予了狗人性(把西方文化传达给殖民地),并用这个方式欺骗自己美其名曰“人文主义”但这其实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态度,如果狗真的有与生俱来的人性,那除了狗自己,没有人有资格有人为它下本质。(就像当今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保留东南亚的落后就是保护多元文化一样,他们无权为他人的文化下定义)
其实,韦斯安德森本人应该是不会意识到他自己是个奴才白左,他也许觉得自己传达的是“普世价值” 因为白左的认知其实非常闭合,再加上艺术家属性就更闭合了,这点上问有所论述。
(一个白人小女孩召唤大家爱狗对抗日本邪恶政客简直不要太自恋)
最幼稚的是在“真理事件”(我这里摆个黑话,如果让你产生疑惑就去查阅拉克劳的理论)后,市长下马,我无法接受让12岁小朋友走上这个很恶俗的职位。韦斯安德森就好像给小朋友做了个黑色童话。解决现代世界的最终工具是让小朋友成为市长,通过创造一个爱狗的order of being就可以让世界真善美,能想出这么个点子本身就有点黑色幽默了。他歇斯底里的想创造一个“成人向动画片”但最后的结局还是像儿童片一样让小孩拯救世界。
这就好比他自己觉得大酒店的菜就是比小餐馆好吃,然后自己费尽心思盖了个大酒店,然后自己没本事把菜做的很高级,然后骗你进去吃小餐馆的菜。
我反正觉得好吃就行。
————————————————————
Part 3
用朗西埃的视角看韦斯安德森
“电影是两种逻辑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即叙事结构了事件的逻辑,以及图像侵扰并且重新生产出叙事的逻辑。”——《电影寓言》(film fables)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总是很精致,他广为人知的对称结构确实比较符合众多文艺b的审美。(包括lala land 白日梦想家 杀手不太冷 这些电影)他的电影在图像上总是独树一格,总是具有截屏发朋友圈的潜质。
优秀的电影应该“给予门外汉发言权”而不是小布尔乔亚发朋友圈自我感动。
“优秀的艺术作品会扰乱大脑的运作,救赎出被大脑屏蔽的事物”就如我在上文所提到的,艺术的主体性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艺术的媒介传递并激发个人与共同体秩序的冲突,这也算是朗西埃认为“艺术”与真正的“政治”的融合点。
“真正的政治是打破治安的秩序,撕裂治安社会的共识,创造出“异见”(disagreement)。 而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激发人的情动(affect)从而创造出歧见(dissensus)
很明显这部具有欺骗性的意识形态电影丝毫不具备这种能力
参考文献。 1️⃣《东方主义:美国新移民电影的跨文化叙事》 —马阿婷 电影文学 2020(24)
2️⃣《朗西埃与德勒兹的电影/美学对话》 —郑国庆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1(7)
3️⃣《论朗西埃的审美配方:重述艺术的政治计划》—杜德 美术大观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