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谊兄弟电影(青岛)有限公司等多家影视公司联合出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青岛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抗战影片《铁道英雄》,讲述了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铁道队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
大雪纷飞的夜晚,一列载有日军药品的火车在鲁南大地上疾驰。一群人迅速接近火车,撬开车门将药品抛了下去,负责接应的人迅速将药品搬走。然后,他们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电影开篇的这一幕,让很多观众联想起《铁道游击队》,但影片并不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而是取材于“鲁南铁道队”真实的抗战故事。
主旋律影片既要有自己统一的魂,又要有多角度的演绎,更要有独特的风格。《铁道英雄》的还原度和完成度都非常高,实现了对传统红色资源的再认识、再开发和再生产,实现了艺术的创新表达。影片既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史实的新的挖掘和呈现,也有现代电影所要求的强节奏、强情节、强叙事,具有强大的叙事动力和叙事悬念,能够有效地带动观众的同步观影思维。而在情节推进当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塑造了以老洪、老王为代表的“铁道英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英雄的崇高精神,也有与常人相同的人性内涵。影片对兄弟情、父子情的呈现和表达,能够与当下更大层面的观众产生共鸣和共情。影片有足够的兴奋点、动情点,能够从情绪上感染观众,从情感上打动观众。影片整体的调性、视觉风格相对比较完整,显示出了导演的艺术智慧与艺术能力。
影片聚焦烽火年代的小人物,挖掘平凡英雄的闪光点,同时又以小见大,提炼集体主义精神,用递进的结构、创新的表达方式、类型化的视角、工业化美学呈现,完成了特殊历史时期老洪、老王两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创作,实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的统一。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铁道英雄》很好地实现了还原历史、尊重历史、忠实于历史逻辑。老洪是典型的英雄主义者,老王是平民英雄的代表,其他的人物如小石头等等则是被唤醒的民众,三重景深共同组成了以硬汉美学为特色的宏大抗战全景图,是一部有追求、有质感、有情怀的优秀影片。
影片尽可能用镜头说话,大量的俯拍场景、黑白色调反差,呈现出逼真的效果。自上而下的俯视镜头拍摄出的影像能够产生变形效果,进而增加必要的气势,生成特定的“意象”,增强整体艺术效果。动静互为结合,动作戏之外,文戏的处理同样让人紧张。人物性格互为补充,老洪、老王两个主角一冷一暖、一明一暗、一庄重一诙谐,有力推进了剧情发展。
叙述性和表现性蒙太奇的成功运用,使影片产生了层次丰厚的艺术效果。比如完美营造了凛冽寒冬惊心动魄的肃杀氛围,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下雪,这种环境设置为铁道英雄们的顽强奋斗增添了凝重的悲壮气息。
《铁道英雄》的创作难度非常大,既坚持了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又实现了红色题材的创新表达,满足当下观众对电影的视听需求;刻画出人性化接地气的英雄形象,对兄弟情及父子情的刻画显示了极强的张力;具有强大叙事节奏和动力,视听风格非常完整。所采取的创新表现手法、所表达的坚定家国信念、所传承的民族情怀等都值得称赞。
《铁道英雄》是近几年以电影本体为基础、正面表现主旋律题材的优秀影片。在故事核心内涵上避免了表面化,深入挖掘了其中的精神内涵;在革命英雄主义的展现上,突出了英雄人物的个性魅力。他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为了战胜侵略者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老洪就义前以帽掩面的创新手法,老王软弱又坚定的矛盾塑造,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实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升华和弘扬。
影片在结构上采用纪录片式的开篇,突出了原创性,把铁道英雄的故事和全民族抗战全景勾连起来,既有类似《风声》的谍战元素,又有《八佰》的战争片风格,讲述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代人为保家卫国前赴后继的爱国情怀。在内容上实现了有限篇幅内,情境渲染与故事情节的协调互动。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场戏,莫过于铁道队员对着玻璃窗上的党徽宣誓的桥段,用无声的画面传递出那一代人所具有的崇高的信仰。在元素处理上谍战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可看性,使得老王等英雄角色的人物塑造更加丰满。
《铁道英雄》的闪光点在于“重回历史现场,重构经典故事,重现牺牲价值,追问生命意义,探索当下中国电影的悲壮美学,凸显电影中的民族自信”。影片对抗日英雄和日本侵略者的写实性呈现,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性,最后两位主人公跟敌人同归于尽也更显悲壮,更为突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这才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真正的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