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文始发公众号:柠檬和镜子(ID:LimonMirror)

...

上周末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看了学术放映版的4k《完美的日子》。这部由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役所广司主演的电影,于2023年在戛纳首映。看完,我沉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01

电影讲述了一位生活在东京的公共厕所清洁工——平山的日常。整个电影的风格像是在看平山的Vlog,他沉默寡言,有着近乎固执的秩序感。每天听着窗外打扫街道的沙沙声醒来,叠好被褥、确认前一晚的书读到哪里、洗漱、给植物浇水,穿上工作服出门、然后选一盘磁带放进车里,在看见晴空塔的时候,打开音响——Lou Reed、Patti Smith、Nina Simone……日复一日地极其认真清洁城市中各处的公共厕所,中午固定吃三明治、在光影中拍黑白胶片照片;晚上泡澡、读书入眠。他的生活有一种稳定而温柔的节奏,像一首缓慢但坚定的诗。

当然,生活并不会永远如此安静,即使他已经如此克制了。年轻同事Takashi没钱,又没汽油费,央求搭他车去约会,还想卖他的磁带筹钱,让他的路线和生活秩序被打乱;平山的侄女Niko,因为和妈妈吵架了,跑来投靠他,暂住几天,还跟他一起去上班清洁厕所、拍照,看似温柔,却也让他的日常空间被占用;他在常去的餐厅见到老板娘与患癌前夫重逢,气氛尴尬,他赶紧离开,夜里买酒在河边散心,偶遇那个前夫,得知他患癌的事情,和他玩起踩影子的游戏,那一刻平山的简单也治愈着那个人......

这些插曲没有被放大成戏剧冲突,只是生活中温柔而真实的扰动。他让这些小插曲进入自己的生活,又在每一次结束之后,默默回到原本的节奏中。他从不解释,也不抱怨,只是继续每天叠好被子、用水壶浇好植物,拿着自制小工具去认真工作,把每一个公厕擦地干干净净,看似什么都没有变化。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电影结尾的长镜头。平山坐在车里,像往常一样去上班,听着Nina Simone的《Feeling Good》,眼眶泛红,微笑着,一言不发,却传递出一种无以言说的坚定。前些日子的小插曲过去,他仍然过着一如往日的生活。看着朝阳映在脸上,听着符合心情的音乐,他应该是在为生命而感动着,感恩着。他像是在用整个人生回答:“对,就是这种生活,我认同它,也愿意走下去。”

役所广司凭这一角色获得了第76届戛纳最佳男演员奖,电影也拿下宗教人道评审团奖,并被选为日本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代表。这些奖项当然值得欣喜,但更重要的是,电影传递出的生活哲学:完美的日子,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方式,而找到之后,重要的,不是分享、解释、说服别人,而是默默地坚持走下去。

02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2021)7.92021 / 挪威 法国 瑞典 丹麦 / 剧情 喜剧 爱情 / 约阿希姆·提尔 / 雷娜特·赖因斯夫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我想起另一部我也曾极度共鸣的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部挪威影片,讲的是女主角Julie的人生,由挪威演员 Renate Reinsve(蕾娜特·赖因斯夫)饰演。她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

Julie不断选择,又不断推翻;她看似自由,实际上被无数可能性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在爱情、事业里做着身份的无数次切换,但始终觉得“哪一个都不是我”。她焦虑、自我否定、质疑一切,也质疑自己。

起初,我以为这两部电影完全不同:一个是完美,一个是最糟糕;一个讲沉默与秩序,一个讲喧哗与动荡;一个像低音提琴的长音,一个像爵士乐的即兴演奏。但越想越觉得,它们在讲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Julie的困境,是我们很多人都熟悉的:我们以为自由意味着“不要被约束”,意味着“有很多可能性”,意味着跟随自己的内心“想换就换”。但她越是拥有这些可能,就越迷失其中。她总在寻找“正确的选择”,却无一落地。

而平山的自由,则显得反直觉。他的日常极其重复,似乎毫无变化,但他的内在是稳定的、敞开的。他不是在“选项”中找答案,而是早已决定答案,并在每一天里持续践行。他的自由来自于“认同并承担自己的选择”,不是漂泊,而是归属。

03

看完《完美的日子》,我理解了:自由从不是无限可能,而是你最终愿意放弃什么,选择什么,并坚持它的方式。

Julie的自由像是风筝,看似高远,却一直被线牵着回头;而平山是沉入水底的一块石头,外界再怎么波动,他的重量与形状都自成一格。

我们都曾是Julie,在某些阶段还正在是,我看到Julie的自由产生的共鸣是,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在迷茫,在想要得到自由,但平山提示我一种可能:自由最终的形式,也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哪怕你已经放弃了如此多的欲望,生活也会有各种小插曲小意外,但不同的是,你会感恩,因为这是你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插曲会过去,生活又重归平静。

重要的是,真正喜欢的生活很难找到,我们都有太多欲望无法放弃,但我是相信这种生活方式存在的人,哪怕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慢慢靠近、听见内心,也可以走向那种“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的落定感。

04

东京八平米8.4[日]吉井忍 / 2023 / 上海三联书店

电影还让我想起一本书,《东京八平米》,写一位日本女记者租住在东京没有厨房和厕所的八平米小房间里,她为了拥有足够自由的时间和赚钱平衡,每周在面包店打两天工赚足够生活的钱,其余时间写作、看展、泡公共澡堂、和小店老板闲聊......这种“低欲望、高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完美的日子》所传递的精神极其相似:不是世俗意义上财富自由的自由,而是那种你能对自己生活方式负全责的自由。

05

所以,《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和《完美的日子》,一个在提问,一个在回答,它们共同的内核是:什么是自由?你选择过怎样的生活?你是否准备好了为选择负责?

我们常说热爱,可很多时候那只是情绪、幻想,是逃离现状的借口。而真正的热爱,是哪怕无人理解,也愿意坚持的日常;是在车里红着眼微笑,觉得“这条路我不后悔”;哪怕是每天重复的无聊日常,也能给自己的精神找到栖息地。

真正热爱的生活方式,不会让你假装,不会让你疲惫。它可能平凡,但你会觉得:“对,就是这个样子。”

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坐在一间不太安静的图书馆,但因为这两部电影,我的心安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