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乔乔的异想世界》不是一部历史片,而是一部以特定历史作为背景的奇幻喜剧片。有观众觉得这片幼稚,对此我完全不认同,于我,幼不幼稚看的是内核。
可爱的主角乔乔是第三帝国的一名希特勒童子军成员,热情地、忠诚地崇拜着自己的元首。他的“信仰”虽狂热,却没有掺杂任何邪恶,那不过是一种由于被洗脑而造成的无知、天真而又幼稚的狂热。身为儿童,乔乔的良知也远未到丧失人性的程度,当然,这或许是因为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在战争后期,大厦将倾的纳粹政权已没有更多时间去改造他,更重要的是,乔乔的妈妈给了乔乔一个满溢着爱的家。
乔乔的视角,即是这部电影的视角,一个纯粹的儿童视角。
由导演本人扮演的希特勒自然也不是以历史人物的身份出现,这个希特勒完完全全只是乔乔脑袋里的一个幻想。在一个十岁小男孩的思维世界里,元首作为一位朝夕陪伴乔乔的好朋友,他和乔乔一样天真,一样幼稚。
在我看来,影片最成功之处在于对乔乔转变的塑造。乔乔的母亲在家中藏着一个犹太女孩,乔乔发现她后,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开始喜欢上她。乔乔对女孩的喜欢属于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窦初开,虽然被灌输有对犹太人先入为主的偏见,但乔乔还是在真实的日常相处中动了心。到最后,女孩成了乔乔个人世界里他最好的朋友,取代了曾一度占领着乔乔友情高地的元首希特勒。
影片结尾处,我们看到乔乔一脚踢飞了他幻想中曾经最好的朋友希特勒。乔乔对元首的抛弃完全无关政治,在一个十岁男孩的世界里,他不会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去思考战争、思考灾难、思考当权者。尽管我们在影片中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已至穷途末路的政权是如何更加穷凶极恶地对待它“不听话”的国民,也看到了战争末期许多被长期思想教育的德国人不惜将自身投入废墟,去充当这个即将覆灭的政权的最后一批炮灰。幼小的乔乔不会想这些也想不了这些,他眼里看到的、亲身体验到的,只是一个他越来越不喜欢、越来越不想要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了父亲、没有了姐姐,后来连妈妈都没有了;这个世界搞得炮火连天、乌烟瘴气、人心惶惶。乔乔始终是一个单纯而天真的男孩,当最后他从好朋友小胖子那儿听说现实中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已经吞弹自杀时,他的脸上的确滑过一丝震惊,那时的他还没有抛弃这位一直活在他想象中的“好朋友”。他对元首的彻底抛弃是在自己险些丧命回到家后,此时的乔乔做出了他最终的选择,他想要那个能和自己喜欢的犹太女孩做好朋友的更好的世界。
以儿童视角讲战争故事的《乔乔》,片中许多主要人物充满喜感且不惹人生厌。影片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懵懂男孩的战时生活并成功地塑造了男孩在战争中的心理转变。没有道德说教,更没有政治性引导,电影着力挖掘人性中的善面,至于表现手法,虽在某些地方略显夸张却并不矫揉。我眼里,电影《乔乔》最大的成功正在于政治于其中的完美缺席,一个小男孩的世界,不需要懂政治。
作为一个成年已久的成年人,我时常怀念自己逝去的天真、珍惜自己尚存的天真。人在天真的年龄,还不懂什么叫权衡、什么叫妥协,什么叫世故。小孩子的世界,任性又直白,喜欢或不喜欢,都一样理直气壮。乔乔可以一脚踢开他讨厌的世界,我不能,这是成长的代价。人类为成长付出过很多代价,只是沉浸于成长带来的福利中的我们,往往对代价视而不见。
是的,就要那个单纯、天真的视角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点点不同看法
这部剧的豆瓣评分高得惊人,带着如此高分预期去看片,说实话,它让我有些失望。 这部剧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德国人视角。柏林的五个好朋友,两兄弟上了东线战场,两个女孩一个成了战地护士一个做了歌星,另外还有一个和其中一位女孩相恋的 ...
我们还能拥有史密斯吗?
今天我又想起《史密斯先生进华盛顿》了。这部电影是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电影之一,看了很多遍。第一次看时还在上中学,看得泪如雨下;上一次看是几个月前,没忍住又把枕头哭湿了。 詹姆斯·斯图尔特完美地演绎了史密斯,他的天真、他的 ...
My Great Buster
怎么说呢,对基顿,我不是喜欢,是爱!很多年前第一次看他的默片喜剧,是1923年的长片《待客之道》。那时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创意非常特别,看得也十分开心,其它并没有多想。然后时间就一直到了2021年,我通过B站看完了基顿所有的长、短默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