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如果得知自己将要死去,会在生命最后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做什么事情,是像平常日子一样过、还是去做在过去的人生从不会做的特别的事?

  个人挺喜欢这部,感觉很好地发挥出阿武那独一份的忧郁气质。虽然但是这喜剧标签是认真的吗真的不是致郁片吗……没想到会观赏到先前看过的阿武作品中从未展现过的人设形象,感受也是前所未有。对阿武的感情不知不觉转移到角色健二身上,就这么被带着一步步变得失常癫狂,最后彻底沦陷于结局的情绪中,何其可怕……

  

  (1)关于生、死、欲望

  联想到弗洛伊德欲望论的相关观点,遂查之。“生与死冲突的实质是欲望的无限性与生命有限性的冲突;死亡本能的存在更突显了欲望的存在。”

  性欲望是人与生俱来且无法摆脱的本能,处于一种流动的不满足状态:追求欲望的满足,与得到满足欲望的快感,两者无限博弈。

  在精神分析中,其概念演变成整个生命的意志力和生存本能的动力——广义的超越性欲界限包含性欲在内的欲望。健二对性关系的执着或许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对生的欲望,体现的是他的生存力量,当他屡屡失败心灰意冷,放下欲望自我了结,生命能量清零。

  超我对本我的压抑,使欲望转向无意识领域。欲望是无意识核心,是原始的、非理性的,不为社会规则所崇尚的理性所容,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

  文明与性欲冲突,文明压抑性欲。文明是性欲望的升华,欲望在升华的过程中舍弃性元素,造就了文明。性爱是两个人的关系,第三者的存在是多余的、具有破坏性的。人之所以为人,对于本我欲望的压抑不可避免。

  

  (2)影片中出现的部分意象含义

  ①《Trouble in paradise》:天堂的困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隐喻物质化社会中自我认同的丧失,并通过停车场、伪装笑容等意象勾勒青年生存图景。

  ②巴尔扎克的《Lost Illusions》:讲述外省青年来到巴黎追求梦想,被现实击垮的故事。年轻一代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迷失人生的方向。

  ③歌手伊迪丝琵雅芙:一生经历诸多不幸,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也未放弃对艺术和爱的追求。以人像海报的形式出现在健二房间,其意象或许对应健二在生命的尽头会选择作出与先前人生不同的改变。

  ④健二的死亡方式:切腹

  死神说健二看起来不像将死之人,反而更像杀人犯。一语成谶,健二杀死了他自己。可为何要选择让自己那么痛的方式……

  健二寻车撞被拦住时,背景音响起教堂钟声。钟声意象最常见最容易联想的是宗教象征,上帝的神圣召唤、灵魂的皈依,表达人对救赎的渴望与期盼。然而健二没有在钟声下死去,是否在说明异国他乡的文化信仰无法让健二得到真正的解脱?

  切腹自尽,在清醒的状态下切开腹部,长时间大量失血死亡。日本认为人的灵魂和情感集中在腹部,剖开腹部能让灵魂得到解脱;同时还认为切腹自尽是赎罪的方式,哪怕生前犯下滔天大罪,在切腹自尽后都能得到救赎。

  

  (3)压抑、死亡

  健二的悲剧不仅仅源于被异性拒绝,而是身处无法挣脱的人生困境当中,自我被重重压抑,终究让他不得已走向死路。面对现实的困境与挫折,健二习惯以逃避的方式应对。他总是压抑自己的欲望,直至得知自己将死,才像抓救命稻草似的疯狂渴求欲望的满足。

  “躁狂抑郁是欲望失调带来的神经症。一个人若缺乏正常的性满足,便会产生精神官能症。”

  健二没有手表,纠结于款式而没有下决心买新的。然而他到哪里都需要看时间,在死亡通告前就有了这种习惯,隐喻其死亡焦虑。

  与母亲通电话讲善意的谎言,谎称自己有工作不再需要钱。母亲的意象不由得想到俄狄浦斯情结,渴望被爱的象征。然而健二早已过了那个年龄段,对已经拥有的渐渐失去满足感,母亲的爱无法满足他对性的欲望了。所以母亲无法拯救健二。

  明知自己今晚会死,还让人明早再打电话,那时的健二已然心如死灰走投无路,即使是来自同乡的朋友的出现,也无法挽回健二的生命能量了。

  他对黑人说昨晚已经与德国女人发生性关系;在咖啡店曾对老人说自己不会自杀;即使感觉迷茫失措、焦虑痛苦,可在面对朋友担忧的关心时,他若无其事笑道自己很好。他心里的痛苦从不坦诚地向外人表露。

  健二时常是笑着的,就连亲手将刀子捅进自己的身体里,他依然忍着痛笑了笑。可他又并非总是笑着——拎着刀子失魂般站在马路中央,向前倒那刹那被人拉住,健二回过头来,眼神依然还是飘着的,染了人血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无措与迷离。对方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在干什么,健二答非所问,说那个拒绝他的德国女人没有去巴黎、一直在纽约……明明面对的是熟悉的日本朋友啊,怎么流露出那么让人心疼的表情来呢。

  健二压抑的个性,与特殊的成长环境脱不了干系。西方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努力、勤奋。独自身处异国他乡的健二漂泊无根,格格不入,对身边的事物没有归属感。没有工作没有对象,生存尚且不能自保,何谈梦想。

  他曾问老人,人生应该学会什么。人活这一趟,意义何在。老人什么也不能教他。社会在进步,文化在进步,然而人无意识中最根本的本性与欲望几乎没有改变。被升华了欲望的集体文明裹挟着生存,欲望本身却被压抑被舍弃。健二试图冲破这囚禁欲望的枷锁,反而将自己逼上了死路。

  

  (4)其他人物

  日本与德国,老人讲述关于战争的话题。战争结束,时代变了,仍活在过去的人该醒醒面对现实了。

  应该去做别人所认为的老年人,融入老年人的生活圈子,还是适应年轻人的步伐,跟年轻人一样追求年轻女孩。是老人不愿意接受年老的事实吗。局外人观测老人得出的看法是,变老不一定是糟糕的事情。

  寻找替身的金发德国女人,说健二与某个人相似,那个已死去的人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为了骗健二而撒的另一个谎。倘若是前者,德国女人是否也在找寻欲望的符号满足——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只要让她能想象成心里那个特殊的人。可她最终还是拒绝了健二。

  那位带着书但不看的咖啡店黑人,利用心理学上的选择性感知,别人也不知道他看没看,若是有人问起书怎样,只要说喜欢还是不喜欢就好。人们不在意真相,由主观意愿决定看法。主观意愿又牵扯到人的无意识、欲望。

  

  (5)关于悲剧

  性欲望被压抑的健二,两次被人误以为是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文学作品是作家为了满足欲望的升华表达,利用创作的方式代替原本欲望发泄的途径。或许正是因此,健二身上那种脱离世俗的游离感与艺术家有些相似吧。想到文学理论中的能指与所指,健二追求与女性发生性关系,实则不需要对方是什么具体的对象,只是在追求一种能够满足其欲望的符号象征。

  与德国女人初次见面时,健二接住身体不适的她,注意力却从人转移到手表上;女人提及自己的面试,健二接话却讲起自己今早奇怪的黑白梦;刚得知女人的国籍,就立刻滔滔不绝讲对方不关注的足球话题;与德国女人约会,转头便跟旁边的女人——好朋友的朋友聊了起来……两人之间的交流像是隔着厚厚的墙。习惯了孤独的健二,看到的他者是不真实的幻象。不尊重女性的意愿、强迫女性,是健二不可原谅之罪。

  受内外在各种因素影响,长久的欲望压抑扭曲了他的观念,随着死亡时间愈发接近,生的欲望与死亡焦虑的博弈越来越激烈,健二也展现出愈加病态癫狂的阴暗面。他抛弃文明规则,心理慢慢退行回人的野蛮本性,强迫其他男人的对象,甚至能说出男人也可以上他的话来。这算不算神经症的表现。

  一个人的意识形态绝非一朝一夕形成,健二心里病了许久,或许自知而不愿意与他人倾诉,或许已经严重到失去自知力的程度了。

  在黑白的梦境中,健二两次遇到死神。第一次看到死神她在追捕一个男性,同一天他在咖啡店认识金发德国女人,把据说能够抵抗死神影响的石头送给了女人;第二次的梦境中,自己回到故乡,身着和服,母亲与死神交谈甚欢,仿佛早已熟识。梦醒,健二从死神的通告中得知自己今晚将死的信息。被德国女人拒绝后,他找寻与他年龄相仿的女人与自己发生关系,最后害得老人的女友自我了断,又发现德国女人说离开是骗自己的,他便寻死。在大马路找车撞被同乡的朋友拦住,但依旧没能断绝健二自杀的念头。

  悲剧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健二今晚自杀身亡、死神死亡预告、被女人拒绝、强迫女人导致对方自杀、健二自杀——一切就此形成闭环,已然分不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每件事既是因又是果。死神的告知,引发健二死亡焦虑的加重,是促成他死亡的一环,或许亦是命中注定。
  

...
...
...
...
...
...
...
...

参考文献:[1]黄琛.(2012).弗洛伊德的欲望理论浅探(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硕士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oWJgMrFo8udPea9ExmfHJBLIf3diILWakBrG-DLuE_nr-xOKaUnrb2iIrYzlCKq2wFIld7QGNrNiWIbCoitK0c2eL7u56rG6tokVkv9A-YSmUH9K11jeQoJo0BCNvAb2jFdjdr93yiXSsj-ZElY6DpgdT3Qzi2_YQLZEuhgzlUPhTxDOihpvf7nsqa5mAyqLLUlgtDK84i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