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暖心的片子,三个有创伤的人如何互相治愈,理解对方也拯救自己的故事。各方面都很打动人,不论是配色,人物还是故事。

巴顿学院的历史老师保罗,他终日沉迷于古代历史世界和古籍,为人古板无趣不招人待见,实际上并不是墨守成规的老古董,曾经被有钱人的小孩倒打一耙,导致被哈佛退学的保罗一直是个愤世嫉俗的叛逆少年,也是一个因为自身病理缺陷散发体臭而自卑的小老头;父亲患精神分裂症,母亲改嫁的中学生安格斯·塔利,表面上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内心却孤独自卑,害怕自己变成像父亲一样的怪人,不停为自己做的所有出格的事情自责;还有学校的黑人厨娘玛丽,她心地善良却遭遇不幸,先是丈夫去世,心爱的儿子在越战中丧生,这令她久久难以释怀,总是沉浸在往日时光。

虽然是老套的“loser”人物设定,但这样简单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精准打击到我。或许是因为这三个人物身上总有一些地方,露出了我们身边人的影子,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老师、教职工,也有过这样的同学。比起讲“人生导师”,这一部其实更像是伙伴电影:保罗教安格斯学会礼貌和包容,学会什么是有气节的反抗不公;安格斯教会保罗把自己从画地为牢里解放出来,不再害怕说出那句“fuck them”。三个holdovers是平等的,我们各自的棱角背后都是创伤,我们既关怀对方,也治愈自己。

其实把片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挑出来,每一个都能拍成一部现实主义大片:反战、阶级矛盾、权利体系、教育系统、原生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但剧作者选择把这些主题都融入进一个小小的留校圣诞长假,其实让电影有更加丰富的回味的余地。

有人指责这部片子说剧作很老套。首先,剧作老套和它能打动人并不冲突,比如结尾对看哪只眼睛的call back 很戳我,比如参加Ms.Crane的圣诞派对时,给Angus看着圣诞老人水晶球的长镜头,最后Angus父母杀到学校来说Angus的生父Tom用Angus送他的这个水晶球砸护士。第二,片中有几处设计我个人认为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在雪地里点燃樱桃冰淇淋,比如最后Paul偷了校董送给校长的酒,用这瓶酒来漱口。

最喜欢的设计还是Paul在波士顿的酒店,无意中发现Angus在吃抗抑郁药,Angus搪塞过去关上厕所门,Paul摇了摇头,拿起自己吃的同一款抗抑郁药吞了下去,只是Paul的药瓶比Angus的更大。其实关爱彼此并没有那么难,人类的痛苦在历史上一代代地重演,我们缺的只是沟通、理解和一点小小的记得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