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跨越数十年的宏大叙事,同样是两位男性艺术家在戏剧世界里的浮沉与纠葛,他们的命运与艺术生涯紧密交织,随时代的变迁而跌宕。

与《霸王别姬》浓厚的政治批判色彩不同,《国宝》将视角更纯粹地聚焦于歌舞伎的“艺道”本身,艺术家之间的情感更纯粹,他们的世界仿佛只有舞台,对艺术的追求纯粹到不染一丝尘埃。

无论是上台前那个专属于二人、轻弹对方额头的独特聚气仪式,还是在演绎生离死别时,想象与对方分离作为情感的支点。他们是彼此最严苛的镜子,也是困境中唯一能拉自己一把的救赎。这种关系早已超越了对手或挚友的定义,他们是彼此艺术生命的共同体。

即便在传承的关键时刻没有被自己的父亲选中,也从未动摇过对舞台的向往;即便身体遭遇重创,面临截肢的命运,也要用仅存的一切,完成那凄美而悲壮的最后一场谢幕。舞台对他们而言,不是职业,而是祭坛,他们献祭了自己的全部,只为艺术的璀璨。

愿戏剧之神永远保佑,让这些燃烧生命的演员,将他们最璀璨的艺术,永远绽放在舞台之上!

#国宝 #KOKUHO

...

#国宝 #KOKUHO

附上映后Q&A:

Q1:你是怎么想到要拍这部片子的?特别是想捕捉怎样的社区?
A1:自己之前对歌舞伎接触不多,但曾被一位传奇歌舞伎演员的女性角色表演吸引,这启发了他。后来和小说作者合作,聊到想拍歌舞伎电影,对方便写了一本带有自己视角的小说,才有了改编的起点 。

Q2:你之前改编过小说《恶棍》,这次再度合作,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时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A2:小说是根据自己想法发展出来的,改编时既要忠实于文本,又要加入电影语言。特别要展现“身份与血缘”的核心主题:歌舞伎400年来保持血统纯粹,而他想把血脉与局外人的对比放在故事中展开 。

Q3:演员训练的难度如何?没真的打人吧!
A3:真正的歌舞伎演员从两三岁就开始训练,往往一辈子几十年。电影里的演员只有两年左右准备时间,虽然没有被打,但确实付出极大努力 。

Q4:他们具体练习了多久?
A4:在开拍前一年半就开始训练,虽然对真正的歌舞伎来说时间不算长,但演员们已尽力。难点在于两位主演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抽出一年半的时间本身很难 。

Q5:导演个人的视角与角色的关系?
A5:自己是韩国裔日本人,在日本总觉得像个局外人,因此很能与片中“季节性局外人”Kiko产生共鸣 。

Q6:歌舞伎界对电影的参与与态度?
A6:拍摄过程中,歌舞伎行业没有直接阻挠,但也没提供支持。唯一的例外是一位真实的歌舞伎演员,他在片中客串,并帮助其他演员练习表演与服装细节。电影上映后,歌舞伎演员们普遍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作品很好。同时,影片吸引了年轻观众去看真正的歌舞伎演出,这是业界意料之外的积极结果 。

Q7:影片剪辑上最大的困难?
A7:剪辑到3小时以内很难。原著小说中有许多其他角色与女性角色,甚至还有一些后来回归的重要人物,但导演只能聚焦在Kiko和Shinsuke身上,不得不舍弃很多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