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慎入)小主人公希利对父爱的执着,经历了4次死亡才终于消散,从而转头看到珊曼莎一直以来给予的、毫不起眼的、慷慨而坚定的爱。第一次死亡是见到父亲不告而别后空荡荡的屋子;第二次死亡是看到父亲卖自己单车的启示;第三次死亡是听到父亲亲口说“不要再来见我”;第四次死亡是自己把偷来的钱给父亲,父亲回应:快点走,不要害我入狱。

四次死亡才换来一次醒悟,这就很像《西藏生死书》里那首名叫《人生五章》的哲理诗所揭示的道理:人总是反复经历同一种困境,直到你看清它,承认它,并知道自己有能力改变它。


导演始终还是温柔的。最后安排给希利一次“假死”,貌似是让他洗刷掉所有因执着而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当希利从昏厥中醒来,再次踏上单车的时候,我相信,在导演心中,他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男孩了。


电影中,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形成了强烈对比。孩子的世界执拗、直白、爆裂,但也有诚实和真挚。成年人的世界懦弱、虚伪、冷漠,但也有包容和责任。孩子的世界让我想起希腊诸神,成年人的世界让我看到偷吃智慧之果的、真实的我们。


电影配乐同样很值得玩味。配乐貌似只在希利经历上述四次情感死亡的时候出现过,而且只是非常低沉而短促的几个声调,像极了挽歌和悲鸣。但在片尾,挽歌之后有轻快的钢琴渐入,同电影剧情发展形成呼应,暴露出导演冷峻的叙事之下,温煦如春阳的柔软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