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脸谱化。为迎合年轻人而迎合年轻人(比如男主角的人物设定,这不妥妥的一个春晚人设吗?),台词本身生硬,全靠演员台词功底托着。
2 为什么一会儿粤语,一会儿普通话?
3 剧本普通,偶像剧老年版。人物动机异常,比如偶像剧里面常见的不打不相识。
4 学到一门课,在豆瓣评分没有出来之前,千万不要轻易的相信一部电影的质量,也不要提前妄下论断。
5 真的很想用电影里面孙女儿的一句台词送给这整部电影,请讨好自己,不要再讨好观众、跪当舔狗了,观众不需要你们舔,谢谢。
6 人物标签化,工具人效果明显。比如,渣渣辉请儿女来吃散伙饭的时候,中儿女的表现可真是为了气观众而气观众,为了凸显儿女的无情而凸显儿女的无情。又比如说,在白事宴上,男主角发疯(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保安都来了,竟然没有阻止他。又比如,庆祝孙子留学成功,让大家当场签的那个喝酒死人免责协议(而且这个协议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就好像编剧往你脸上蹭着说,老年人现在被歧视老年人的困境就是如此,我真的很想问问编剧的脑袋,老年人的困境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好好的去跟老年人相处一下好不好?),太生硬了!
7这个电影我唯一值得夸赞的就是主角们的演技太好了,真的太好了,特别是惠英红在看到好朋友死的那个飙哭泣的瞬间爆发力足够强,感染力真的非常强 。
8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翻白眼,现在某些中国电影怎么了?怎么都成这个样子了?为了迎合观众,连常识都不讲了吗?
在电影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的意识到这部电影会有现在中国电影的通病,脱离现实(除了服化道,呵),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我跟朋友发消息吐槽了一下,在电影的进行过程之中,我无数次的想拿起手机继续跟朋友们边看边吐槽,但是戴锦华老师的那句:完完整整、全神贯注地看完一部电影(大致意思) 阻止了我,于是好不容易熬到电影结束,我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机想我们群里面发吐槽信息。
10 我觉得除了演员演技本身感人外,剧情毫无感人而言,全是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全是年轻人的想象中的老人。倪大红有一句台词“我们这一代人啊总把最应该说的话藏在心里……”编剧啊,你何德何能就这句话?这句台词瞬间把我拉到了春晚????